[发明专利]一种履带式隧道救生舱用舱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46261.6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9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烘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丹俊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6B3/36;E06B7/30;E06B7/28;G08B21/24;E05B6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华市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式 隧道 救生 舱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履带式隧道救生舱用舱门,其结构包括固定架板、警示加锁装置、铰链架、观察窗、锁门转轮、门把,固定架板为长方形结构且中部设有警示加锁装置,采用间隙配合,铰链架设有两个且位于同一平面上,铰链架设于固定架板左侧的上下两端且与警示加锁装置相连接,观察窗为圆形结构且设于警示加锁装置上方的中部,采用过盈配合,锁门转轮安装在警示加锁装置的中部,采用间隙配合,通过设有警示加锁装置,当发生紧急事件时,该装置会及时发出警报,方便提示引导远处的人员快速找到救生舱;该装置设有加固锁定装置,在使用时的时候,可以二次将舱门锁定,从而提高舱门固定程度,安全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履带式隧道救生舱用舱门,属于救生舱门领域。
背景技术
救生舱是一种密封性的舱体结构,一般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可以进行使用,当情况发生的时候,可以周围人员可以通过迅速进入的救生舱内部进行避难,避免发生危险。
现有技术在使用时;
1、当发生紧急事件事件时,无法发出警报提示,使离得较远的人员无法快速的找到救生舱进行避难,导致出现伤亡。
2、当救生舱舱门关闭的时候,无法给舱门进行二次锁定,当发生特殊情况时,舱门容易出现损坏而打开,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式隧道救生舱用舱门,以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时,当发生紧急事件事件时,无法发出警报提示,使离得较远的人员无法快速的找到救生舱进行避难,导致出现伤亡;当救生舱舱门关闭的时候,无法给舱门进行二次锁定,当发生特殊情况时,舱门容易出现损坏而打开,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履带式隧道救生舱用舱门,其结构包括固定架板、警示加锁装置、铰链架、观察窗、锁门转轮、门把,所述固定架板为长方形结构且中部设有警示加锁装置,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铰链架设有两个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铰链架设于固定架板左侧的上下两端且与警示加锁装置相连接,所述观察窗为圆形结构且设于警示加锁装置上方的中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锁门转轮安装在警示加锁装置的中部,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门把为型结构且开口两端分别与警示加锁装置右侧的中部焊接,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警示加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警示提醒装置、弹簧锁芯装置、主动转轮、拖拉套绳、传接移动装置、加固锁定装置、活动套块、上锁接口,所述装置主体左侧的上方与弹簧锁芯装置垂直焊接,所述警示提醒装置(与有弹簧锁芯装置上方垂直焊接,所述弹簧锁芯装置中部的下方与主动转轮相互啮合,所述主动转轮安装在装置主体的中部,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拖拉套绳分别嵌套在主动转轮和传接移动装置上,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传接移动装置设于装置主体中部的下方,采用过盈配合,所述加固锁定装置安装在装置主体下方的中部,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活动套块设于主动转轮中部的上方,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上锁接口设于装置主体右侧中部的上方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提醒装置包括探测口、防护罩、连接触杆、传接电杆、固定底座、焊接柱、连接磁线、蜂鸣器,所述探测口设于防护罩的上方,所述防护罩安装在固定底座的上方,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连接触杆设有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连接触杆分别与固定底座中部的左右两端垂直焊接,所述传接电杆设有两个以上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所述传接电杆均匀等距的设于连接触杆上,所述固定底座的下方与焊接柱垂直焊接,所述焊接柱设有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焊接柱分别与弹簧锁芯装置的上方垂直焊接,所述连接磁线的一端与焊接柱电连接,所述连接磁线的另一端与蜂鸣器下方的左侧电连接,所述蜂鸣器与弹簧锁芯装置上方的右侧垂直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锁芯装置包括固定横梁、滑动槽、连接弹簧、固定套块、啮合移尺,所述固定横梁的上方与焊接柱焊接,所述滑动槽设于固定横梁的中部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横梁右侧的中部垂直连接,所述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套块的右侧垂直连接,所述固定套块与啮合移尺左侧的上方焊接为一体结构,所述啮合移尺的下方与主动转轮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丹俊,未经康丹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62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