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利用清洁能源调温、采暖、制冷及热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45522.2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6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若梅;刘俊岭;王洪臣;张壁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若梅 |
主分类号: | F25B15/00 | 分类号: | F25B15/00;F24D15/02;F24S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300308***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清洁能源 市电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蒸汽喷射热泵 蒸汽发生器 换热盘管 介质加热 热水系统 供电 调温 采暖 供暖 太阳能集热器 吸收式制冷机 加热器 汽化 加热储水箱 选择性加热 海水淡化 加热锅炉 生活热水 生活用水 储水箱 苦咸水 生活用 能源 风能 太阳能 淡化 海水 | ||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综合利用清洁能源调温、采暖、制冷及热水系统,其充分利用市电、风能和太阳能清洁能源,并将其用于供暖、制冷、提供生活用热水以及海水或苦咸水淡化。制冷时,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对流经其的介质加热,介质流经第一换热盘管加热储水箱中的水,水可作为生活用水并将储水箱中第二换热盘管中的介质加热,蒸汽发生器仅需较少能源即可将该介质汽化并用于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并且所需能源可由市电或者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提供;通过市电或者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为加热器进行选择性加热,用于提供生活热水、给加热锅炉供电,用于进行供暖、给蒸汽发生器进行供电,用于进行制冷、给第一蒸汽喷射热泵和第二蒸汽喷射热泵供电用于海水淡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利用清洁能源调温、采暖、制冷及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雾霾天气频频出现,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大气污染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必然关联,造成严重雾霾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能源的过度消费和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因此,要想根治大气污染,节能减排,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整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是关键切入点。
热泵供暖空调系统可以实现冬季取暖、夏季供冷,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电量大、能耗高。新兴起的地源热泵或者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相对于普通空调机来说能耗较少,但其工作过程中的电力消耗量仍然很大,因此,热泵技术在能源改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利用清洁能源为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供电,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太阳能是一种丰富、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既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又可以利用太阳能辐射的能量加热工质,是最具商业潜力、最具活力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尽管太阳能技术本身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目前还不能被用户所接受。
因此,亟需一种综合利用清洁能源调温、采暖、制冷及热水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清洁能源调温、采暖、制冷及热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泵供暖空调系统电能的消耗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利用清洁能源调温、采暖、制冷及热水系统,该综合利用清洁能源调温、采暖、制冷及热水系统包括:
太阳能集热器;
第一循环泵,其输入端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端连通;
第一膨胀罐,其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循环泵的输出端连通;
第一换热盘管,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膨胀罐的出水端和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端连通;
蒸汽发生器,其出水端与吸收式制冷机的发生器的进水端连通;
第二循环泵,其输入端与所述发生器的出水端连通;
第二换热盘管,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循环泵的输出端以及所述蒸汽发生器的进水端连通;
储水箱,用于储水,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均位于所述储水箱中且浸没于水中;
空调机组,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蒸发器串联。
作为优选,所述综合利用清洁能源调温、采暖、制冷及热水系统还包括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所述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池板、整流器、逆变器、蓄电池、第一直流电压变换器和第二直流电压变换器,所述风力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压依次经所述整流器、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变换器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二直流电压变换器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蓄电池接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给所述蒸汽发生器供电。
作为优选,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市电并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若梅,未经张若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455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