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型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7601.9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2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30/06;C10N30/08;C10N30/12;C10N30/18;C10N40/02;C10N40/2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时亚娟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中国(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粉末冶金 含油 轴承 润滑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耐高温型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用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三羟甲基丙烷酯25‑45份、偏苯三酸酯55‑7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2‑10份、二异辛基二苯胺1‑5份、高分子量苯酚1‑5份、苯并三氮唑0.1‑1份、三苯基硫代磷酸酯0.1‑1份和甲基硅油0.005‑0.02份。本发明的润滑油,能够在200℃及其以上的温度下进行持续、稳定的含油轴承润滑作业。且高温下长时间使用后润滑油不易变色,且不会出现氧化结焦现象。成品润滑油闪点高,蒸发损失小,投注使用后,能够显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其检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耐高温型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用的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含油轴承是金属粉末和其他减摩材料粉末经压制、烧结、整形和浸油制成的。轴承通过在润滑油中进行高温或真空浸泡手段,使其空隙中充满润滑油,工作时由于轴颈转动的抽吸作用和摩擦发热,使金属与油受热膨胀,把油挤出孔隙,进而在摩擦表面起润滑作用,轴承冷却后,油又被吸回孔隙中,从而实现自润滑效果。
粉末冶金含油轴承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电动工具等行业。一些高温设备或家电中使用的轴承,其环境温度通常会达到150℃以上,例如实验室烘箱、厨房电烤箱等。此类高温环境对于润滑油的高温性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普通PAO类油品在150℃以上长期使用后,润滑油易出现较大的蒸发损失和氧化变色,造成设备润滑度的下降和轴承的较大磨损,需要定期对含油轴承进行润滑油补充和整体更换。但是,1、定期补给润滑油比较繁琐,且设备的维护成本较高;2、对于一些特殊的部位难以直接进行润滑油的加注;3、加注润滑油较多时,轴承本身易吸附灰尘,或出现滴漏现象,污染产品,且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这种普通PAO类油润滑油在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下过载使用时,会出现结焦现象,给家电等设备的维修、养护和使用寿命带来极大的损害。
因此,研发并制备一种能够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高温润滑油配方,对于家电等设备寿命的延长来说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研发并制备一种具有高温耐热性的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用润滑油配方,其能够在200℃及其以上的温度下进行持续、稳定的含油轴承润滑作业。且高温下长时间使用后润滑油不易变色,且不会出现氧化结焦现象。成品润滑油闪点高,蒸发损失小,投注使用后,能够显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其检修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高温型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用润滑油,所述的润滑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三羟甲基丙烷酯25-45份、偏苯三酸酯55-7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2-10份、二异辛基二苯胺1-5份、高分子量苯酚1-5份、苯并三氮唑0.1-1份、三苯基硫代磷酸酯0.1-1份和甲基硅油0.005-0.02份。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量苯酚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1250。
一种耐高温型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用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重量份数,称取25-45份三羟甲基丙烷酯置于加热容器内,控制加热容器内温度以一定的升温速率不断升高至80-90℃,并于该温度下进行恒温搅拌10-30min,备用;
步骤二、按照重量份数,分别称取1-5份二异辛基二苯胺、1-5份高分子量苯酚和0.1-1份苯并三氮唑,加入到步骤一中的加热容器内,于80-90℃条件下进行恒温搅拌20-40min,备用;
步骤三、对步骤二中的加热容器停止加热,之后,按照重量份数,称取55-75份偏苯三酸酯加入到该加热容器中,并进行搅拌混合10-30min,备用;
步骤四、按照重量份数,分别称取2-10份聚甲基丙烯酸酯和0.1-1份三苯基硫代磷酸酯置于步骤三中的加热容器内,进行搅拌混合20-40min,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7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元双相纳米减摩棒和制备方法
- 下一篇:混凝土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