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油用阴阳复合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驱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5135.0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8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鲍新宁;金军;张卫东;李应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C08G65/334;C08G6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油 阴阳 复合 表面活性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采油用阴阳复合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驱油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三次采油过程中驱油效率差,同时由于驱油体系含有无机碱,对地层和油井带来伤害,腐蚀设备和管道及破乳困难等问题,通过采用一种采油用阴阳复合表面活性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1)1份如式(I)所示的3‑(烃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2‑(聚氧乙烯醚)丙磺酸盐,式(I)中,M1和M2独立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中任意一种,R为C4~C20的烃基,x=0~20,y=1~10,z=1~10;(2)0.002‑300份季铵盐或季铵碱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油田的强化采油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油用阴阳复合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驱油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我国许多油田都进入了高含水阶段,产量面临着下降,发展强化采油是提高石油采收的重要途径。三次采油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继续开采地下剩余的石油,以此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在石油开采中应用表面活性剂采油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发展至今,已经在油田是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下几种注入体系:活性水驱,泡沫驱油,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等。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剩余油以不连续的油膜被圈闭在油藏岩石的孔隙中,作用于油珠上的两个主要力是粘滞力和毛细管力,如果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使储油层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从20~30mN/m降至较低或超低值(10-3~10-4mN/m),便能减少使剩余油移动时油珠变形所带来的阻力,从而大幅提高驱油效率。
众所周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石油磺酸盐、石油羧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等目前被大量应用于三次采油过程中,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其易被地层吸附或产生沉淀,故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差,一般不用于三次采油。由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接近等比例混合时其水溶液容易形成沉淀,从而导致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不仅在应用中成为配伍禁忌,而且相关理论研究也比较滞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水溶液具有很多异常性质,如由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强烈的静电作用和疏水性碳链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两种带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离子间的缔合,在溶液中很容易形成胶束,产生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高的表面活性。此外,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可明显降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上的吸附损耗,从而可显著降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固有缺陷。
巩育军等(见2000年2月第30卷第1期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31)研究认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体系具有增溶作用。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利用增溶作用可以“驱油”,将粘附在岩层沙石上的油洗下,从而提高石油采收率。黄宏度等(见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8月第29卷第4期,101~104)研究了石油磺酸盐、石油羧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碱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并得出以下结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石油羧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磺酸盐的界面活性得到改善。专利一种阴阳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驱油剂(CN201310597196.2)将烷基磺酸盐、硫酸盐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小分子醇类助表面活性剂及去离子水进行复配;所得到的一种阴/阳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驱油剂具有超低油水界面张力,还对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专利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容混合物(CN103038324A)提供了一种含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容混合物的组合物,在水溶液中稳定的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Chevron公司申请的US005246072A专利,发明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磺酸盐等和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剂具有良好的泡沫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5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