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暖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33716.0 | 申请日: | 201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9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根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科比暖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3 | 分类号: | F16L41/03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黄华 |
地址: | 317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接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暖接头,属于建材配件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地暖接头与地暖管之间的连接结构存在连接强度低,密封性差,安装不便等问题。本地暖接头包括接头本体、连接管、套箍,接头本体一端开设有进水通道,接头本体另一端具有与进水通道相连通的连接管,套箍内端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套箍外端的内径小于套箍内端的内径,当地暖管穿过套箍套设在连接管上时,套箍外端能够与地暖管相贴靠形成挤压。本地暖接头具有利用套箍,实现地暖接头与地暖管之间的紧密连接,无滴水隐患,且安装便利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材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地暖接头。
背景技术
地暖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以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管以地暖盘管形式安装在地板以下,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导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式。分水器在地暖系统中负责地暖环路中水流量的开启和关闭,当燃气锅炉中的水经过主管道流入分集水器中,经过滤器将杂质隔离,之后将水均衡分配到环路中,经过热交换后返回到集水回主杠,再由回水口流入的供热系统中,这就要求分水器与地暖管之间保持足够的连接强度,但是现有的地暖接头与地暖管之间的连接大多为地暖管直接套设在地暖接头上,利用铁丝或胶带等加以固定,该连接结构存在连接强度低,密封性差,安装不便等问题。
专利号为CN200620173224.3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超薄地暖分水器转换接头,包括有一个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头,在该连接头内设有堵板,在该堵板上设有通孔,在该通孔的外侧连接有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孔,在该连接孔内连接有管接头。所述的管接头底面与连接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连接头的外侧表面设有扳手面。根据使用要求,所述的堵板上设有两个通孔,在两个通孔外侧的内螺纹的连接孔内分别连接有两个管接头或在所述的堵板上均布设有三个通孔,在三个通孔外侧的内螺纹的连接孔内分别连接有三个管接头。该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安全可靠。但是该实用新型并没考虑到管接头与地暖管之间连接结构的密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地暖接头,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加强地暖接头与地暖管之间的紧密连接,且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利。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地暖接头,所述地暖接头包括接头本体、连接管、套箍,所述接头本体一端开设有进水通道,接头本体另一端具有与进水通道相连通的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箍内端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箍外端的内径小于套箍内端的内径,当地暖管穿过套箍套设在连接管上时,所述套箍外端能够与地暖管相贴靠形成挤压。
其工作原理是:将套箍套设在地暖管一端,将地暖管一端套设在连接管上,通过套箍与连接管的连接,对地暖管一端形成挤压,将地暖管一端固定在连接管上,再通过进水通道与连接管将水传递到地暖管中,实现了地暖接头与地暖管之间的紧密连接,且安装和拆卸都较为便利。
进一步的,所述套箍内侧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管外侧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之间的螺纹配合实现套箍内端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套箍内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连接管外侧壁设置有与卡槽相卡接的卡条。通过卡槽与卡条之间的相卡接实现套箍内端与连接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连接管的长度不同,所述连接管沿接头本体周向间隔设置。连接管长度不同是为了能够使地暖管错位,方便安装,易于区分。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径小于地暖管的内径,所述套箍的内径大于地暖管的外径,所述连接管外表面与套箍外端内表面的间距小于地暖管的厚度。连接管的外径小于地暖管的内径能够使地暖管套设在连接管上,套箍的内径大于地暖管的外径能够使地暖管穿过套箍,连接管外表面与套箍外端内表面的间距小于地暖管的厚度是为了使套箍外端能够与地暖管相贴靠形成挤压,加强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科比暖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玉环科比暖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37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