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运行程序切换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1627.2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7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郭磊;李嘉琨;糜晓宇;胡煜;丁世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精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苏胜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南二环路***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运行 程序 切换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运行程序切换装置与方法,涉及负载检测领域。该负载运行程序切换装置与方法通过利用控制器当接收到触发信号检测模块传输的触发信号,且U相导线、V相导线、W相导线的电流的不平衡度值不在预设定的阈值范围内时,切换当前的负载运行程序,从而将负载运行程序和负载状态实时匹配,避免了电压、电流畸变,提高了电能质量,也不会出现损坏单相负载的情况,同时无需新增加单相功率模块,减少了产品成本,以及机柜的空间,提高了功率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载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载运行程序切换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储能技术(主要指电化学储能)伴随着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广泛发展也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相关储能产品,如储能功率变换系统(Power Conversion System)产品连接蓄电池(或光伏电池板)、电网(或者负载用户)实现能量交互、独立供电等功能,成为储能技术广泛应用的成功案例。
当PCS产品做为负载用户供电应用方案时,因客户端的负载情况随时可变(如三相负载、单相负载),故PCS需要针对不同的负载情况实现自动检测,自动切换程序以确保,PCS的运行状况与实际负载情况匹配;从而达到三相/单相负载等多种条件下可靠运行的能力,且性能指标需要满足相关标准,特别是与电能质量相关的指标。
当客户端从三相负载运行状态改变至单相负载运行时,如果控制功率模块运行程序不对应发生改变的话,即三相负载的程序来控制单相负载运行,此时单相负载回路中的电压、电流畸变严重,电能质量下降严重,甚至会出现损坏单相负载的情况。而传统产品解决此问题会采用三相四模块方案,即增加一个单相功率模块的方案解决,此时,该方案就会使得PCS产品成本增加,机柜的空间扩大,功率密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运行程序切换装置与方法,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载运行程序切换装置,所述负载运行程序切换装置包括控制器、电流采集模块、接线盒开/关控制机构以及触发信号检测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模块、所述触发信号检测模块电连接,在接线盒开/关控制机构发生位移以控制接线盒闭合时,所述触发信号检测模块与所述接线盒开/关控制机构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获取分别流过U相导线、V相导线、W相导线的电流;
所述触发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接线盒开/关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接线盒打开/闭合时将检测到的触发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检测模块传输的触发信号,且所述U相导线、所述V相导线、所述W相导线的电流的不平衡度值不在预设定的阈值范围内时,切换当前的负载运行程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负载运行程序切换方法,应用于于负载运行程序切换装置,所述负载运行程序切换装置包括控制器、电流采集模块、接线盒开/关控制机构以及触发信号检测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流采集模块、所述触发信号检测模块电连接,在接线盒开/关控制机构发生位移以控制接线盒闭合时,所述触发信号检测模块与所述接线盒开/关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负载运行程序切换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电流采集模块采集储能功率变换器中分别流过U相导线、V相导线、W相导线的电流并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利用所述触发信号检测模块在所述接线盒开/关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接线盒打开/闭合时将检测到的触发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利用所述控制器当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检测模块传输的触发信号,且所述U相导线、所述V相导线、所述W相导线的电流的不平衡度值不在预设定的阈值范围内时,切换当前的负载运行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精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精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1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