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纱管上料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30715.0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0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俊;李冬冬;左小艳;游良风;刘念;张弛;朱里;叶祥虎;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47/04 | 分类号: | B65G47/04;B65G47/24;B65G23/44;B65G47/82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章辉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纱 管上料 输送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一种细纱管上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架及其上设置的输送带,输送带的外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储料格,储料格中设置有细纱管,细纱管为圆台型结构,所述支架上位于输送带上方的部位设置有料斗,所述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一号气缸,一号气缸的输出端对准细纱管,所述输送带的另一侧设置有二号气缸,二号气缸与输送带之间设置有回转转盘,回转转盘的顶部沿其直径方向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两个开口端分别对准二号气缸的输出端与细纱管,回转转盘的底部设置有回转气缸;所述细纱管的大直径端套装有金属环,所述支架上位于储料格两侧的部位均设置有金属传感器。本设计不仅减小了残纱清理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残纱清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纱管上料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主要适用于减小残纱清理的劳动强度、提高残纱清理效率。
背景技术
纱线缠绕于细纱管的表面,用于纺纱的织造与生产过程。一般纱管表面有少量纱线残留时,工人便会对细纱管进行更换。为了保证细纱管的重复使用,需要人工将表面残留的纱线去除,由于纺纱与生产过程细纱管的使用量巨大,工人对细纱管表面残留纱线的清除劳动强度大,且清除残纱时多采用刀片切割,极易划伤细纱管表面,从而造成细纱管的大量报废,增加纺纱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残纱清理劳动强度大、残纱清理效率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残纱清理劳动强度小、残纱清理效率高的细纱管上料输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细纱管上料输送装置,包括支架及其上设置的输送带,输送带的外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储料格,储料格中设置有细纱管,细纱管为圆台型结构,所述支架上位于输送带上方的部位设置有料斗,所述输送带的一侧设置有一号气缸,一号气缸的输出端对准细纱管,所述输送带的另一侧设置有二号气缸,二号气缸与输送带之间设置有回转转盘,回转转盘的顶部沿其直径方向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两个开口端分别对准二号气缸的输出端与细纱管,回转转盘的底部设置有回转气缸。
所述细纱管的大直径端套装有金属环,所述支架上位于储料格两侧的部位均设置有金属传感器。
所述支架为直角梯形结构,支架的上底与直角腰交接的部位设置有一号皮带轮,支架的下底与斜腰交接的部位设置有二号皮带轮,支架的上底与斜腰交接的部位设置有三号皮带轮,三号皮带轮的下方设置有皮带张紧轮,所述输送带内侧的一端安装在一号皮带轮上,输送带内侧的另一端安装在二号皮带轮上,输送带内侧的中部分别安装在三号皮带轮、皮带张紧轮上,所述一号皮带轮通过动力皮带与输送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料斗包括平行设置在支架斜腰上的一号板、二号板,所述一号板的一端与二号板的一端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倾斜向外的三号板、竖直设置的四号板,一号板的另一端与二号板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倾斜向外的五号板,所述一号板与二号板之间连接有六号板,六号板的一端与五号板相连接,六号板的另一端向下倾斜,且该端连接有与四号板相互平行的七号板,七号板与四号板形成的出料口位于储料格的正上方。
所述凹槽的两个开口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位置检测传感器,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与探头。
所述回转转盘的正上方设置有环形罩,环形罩的顶部连接有一号导杆,一号导杆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支座上,支座上设置有与环形罩相连接的气缸。
所述支架上位于储料格的一侧设置有推板,推板与无杆气缸的滑块相连接,无杆气缸设置在储料格的上方,无杆气缸的导轨沿细纱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架上位于储料格的另一侧设置有导引块,导引块套装在二号导杆上,二号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二号导杆的另一端套装有挡板,二号导杆上位于导引块与挡板之间的部位套装有弹簧,所述支架的侧边设置有输送小车,输送小车上水平设置有多根用于套装细纱管的套管,所述导引块位于套管与储料格之间,导引块上设置有多个与储料格、套管均相对应的引导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30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带防冻粘抑尘装置
- 下一篇:工件上料机及其上料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