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建筑文物修复方法、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27009.0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8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朱顺痣;王鹭生;尹华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三维 实景模型 三维建模技术 断裂 存储介质 三维模型 文物修复 构建 文物 逆向工程软件 参考依据 修复效率 高保真 匹配 直观 | ||
本发明提供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建筑文物修复方法、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对应建筑文物全方位的三维实景模型;依据所述三维实景模型,通过逆向工程软件构建得到建筑文物上待修复部位的断裂曲面;获取依据所述断裂曲面和所述三维实景模型构建得到的三维修复部位模型;匹配所述修复部位模型和断裂曲面,获取修复后三维模型。本发明能够获取高精度、高保真的修复后三维模型和三维修复部位模型,为建筑文物的修复工作提供直观、全面、详细的参考依据,提高修复效率和专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建模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建筑文物修复方法、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大型历史文物,如大型建筑物的保护修复技术,存在无法获取建筑物全方位现状的问题。因而无法在修复方案研讨过程以及实际修复过程中提供有效参考。
与此同时,现有三维建模技术中的数据获取技术是基于三维激光扫描设备,但是三维激光扫描设备由于仅限于平面的移动扫描,因此无法或者难以获取大型建筑物的高层顶部信息。受限于部分数据的获取问题,针对大型建筑物的激光扫描无法达到扫描数据的完整性。
并且,现有的三维建模技术仍存在三维点云数据与影像数据无法在同一个处理软件中进行匹配、建模和输出的问题。由此导致三维建模过程操作存在复杂性问题。
综上,有需求解决上述三维建模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基于三维建模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建筑文物修复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建筑文物修复方法、存储介质,能够为建筑文物的修复工作提供直观、全面、详细的参考依据,提高修复效率和专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建筑文物修复方法,包括:
获取对应建筑文物全方位的三维实景模型;
依据所述三维实景模型,通过逆向工程软件构建得到建筑文物上待修复部位的断裂曲面;
获取依据所述断裂曲面和所述三维实景模型构建得到的三维修复部位模型;
匹配所述修复部位模型和断裂曲面,获取修复后三维模型。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建筑文物修复方法所包含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通过逆向工程软件获取待修复部位的断裂曲面以及将其与虚拟修复后得到的三维修复部位模型进行高精度匹配;同时获取虚拟修复后三维模型和对应的三维修复部位模型。从而能够为建筑文物的修复工作提供直观、全面、详细的参考依据,提高修复效率和专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建筑文物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一的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建筑文物的现实影像图;
图4为图3的建筑文物的三维点云数据图;
图5为基于图4构建的三维实景模型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修复后三维模型示意图;
图7为对应图6的3D打印模型示意图;
图8为对应图7的翻模成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7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