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毒株、应用、抗体或杂交瘤细胞或抗血清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23029.0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3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傅生芳;马超;王婉;汪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C07K16/10;C12N5/20;A61K39/155;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王静;丁业平 |
地址: | 730046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吸道 病毒 应用 抗体 杂交瘤 细胞 血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毒株、应用、抗体或杂交瘤细胞或抗血清。本发明所述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毒株为B亚型毒株,并且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1821。本发明所提供的病毒株具有如下优点:在体外细胞中增殖水平高、遗传稳定性好,免疫动物后,免疫原性强,对A亚型标准株有较好的交叉反应性和中和活性;此毒株可进一步用于RSV减毒活疫苗和组分疫苗的开发,还可以用于抗RSV抗体的制备,并且可用作攻毒用病毒株,从而用于疫苗保护率的评价以及RSV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毒株、应用、抗体或杂交瘤细胞或抗血清。
背景技术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肺炎病毒属。HRSV共10个基因编码11种蛋白,包括非结构蛋白(NS1和NS2)、大聚合酶(L)、磷蛋白(P)、核衣壳蛋白(N)、基质蛋白(M1)、外膜糖蛋白(SH、G和F)、转录因子(M2-1)和附属蛋白(M2-2)。其中吸附蛋白(G)和融合蛋白(F)是可以诱导中和抗体的两个主要保护性抗原。G蛋白高度糖基化,在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病毒穿入细胞后,F蛋白介导细胞膜的融合和合胞体的形成。
HRSV感染率极高,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0至2岁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特别地,HRSV感染在1岁的婴儿中非常普遍,2岁的幼儿至少有过一次感染经历,其中50%的幼儿有过两次感染经历。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HRSV的相关感染率约占22%,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预防RSV感染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接种RSV疫苗。自上世纪60年代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在婴幼儿体内进行免疫失败后,包括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VLP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等等在内的多种疫苗相继被开发,甚至少数候选疫苗进入临床研究,但是至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可用上市且安全有效的RSV疫苗。减毒活疫苗鼻腔滴鼻免疫类似于自然感染,现被认为是适用于婴幼儿的最安全有效的疫苗,尤其对于0至2岁龄的婴幼儿而言减毒活疫苗尤为安全。目前,绝大部分疫苗的研究多以HRSV原型株A2和Long株为基础在开展,其中A2是1961年分离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毒株,Long株是1956年分离自美国马里兰的毒株,两个均属于RSV A亚型毒株。国内外每年均会在NCBI的Genebank中公布一些新流行RSV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但是都仅限于基因序列的公布,却鲜少能获得遗传稳定性好且可以用于疫苗开发的病毒株,尤其是B亚型病毒株,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看到能用于疫苗制备的B亚型RSV。B亚型RSV原型株主要有两种:CH-18537和9320病毒株,其中CH-18537是1962年分离自美国华盛顿的病毒株,9320是1977年分离自美国马萨诸塞的病毒株。然而,目前也没有成功开发出基于B亚型RSV的疫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毒株、应用、抗体或杂交瘤细胞或抗血清。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
(1).一种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毒株,其中所述毒株为B亚型毒株,并且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1821。
(2).根据(1)所述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毒株,其中所述毒株的全基因序列为SEQID No.:1所示的序列。
(3).根据(1)或(2)所述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毒株用于制备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减毒株的应用。
(4).根据(1)或(2)所述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毒株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4)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药物为疫苗。
(6).根据(5)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药物为减毒活疫苗或蛋白组分疫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230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