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5927.1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7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小义;刘建福;钟科军;黄炜;尹新强;易建华;王宏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20 | 分类号: | A24F40/20;A24F40/40;A24F40/46;A24F40/5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李美丽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烟,包括外壳和烟支,其中烟支包括吸嘴部与烟草部,外壳内设有用于加热所述烟草部的第一发热体,还包括套设于第一发热体及烟草部外的第二发热体、用于驱动第二发热体沿烟草部轴向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二发热体传动相连,所述第一发热体包括互连的第一发热段和第二发热段,所述第一发热段和第二发热段的长度均大于第二发热体在烟支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本发明能够避免出现在吸烟过程中烟草释放物释放速度不均匀的情况,烟雾浓度与口感在吸烟前期、中期与后期一致性较好,能够很好地达到传统香烟的吸食效果,用户体验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低温烟。
背景技术
与蒸发烟油的电子烟具相比,通过加热烟支烟草部以获得吸食烟雾的低温烟更能为传统的烟民所接受。
现有的低温烟包括外壳和烟支,其中烟支包括吸嘴部与烟草部,外壳内设有发热体,发热体开设空腔,整个烟草部置于该空腔内。吸烟时,发热体工作,从而加热置于发热体空腔内的烟草部,使烟草部产生烟雾供用户吸食。
现有的低温烟中,由于整个烟草部整体同时加热,由于烟草部中的烟草释放物在受热时持久性较差,因而大部分烟草释放物在吸食加热之初释放,导致吸烟过程中,烟雾浓度与口感在吸烟前期、中期与后期差异较大,因而不能很好地达到传统香烟的吸食效果,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传统香烟吸食效果的低温烟,用户体验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温烟,包括外壳和烟支,其中烟支包括吸嘴部与烟草部,外壳内设有用于加热所述烟草部的第一发热体,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套设于第一发热体及烟草部外的第二发热体、用于驱动第二发热体沿烟草部轴向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第二发热体传动相连,所述第一发热体包括互连的第一发热段和第二发热段,所述第一发热段和第二发热段的长度均大于第二发热体在烟支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借由上述结构,本发明中的低温烟在工作时,首先控制第一发热段和第二发热体同时工作,在第一发热段的温度上升至烟草部的临界出烟温度时第一发热段停止工作(即通过第一发热段对烟草部进行预热,在预热过程中烟草部不释放烟雾),此时第二发热体继续工作。当第二发热体加热至出烟温度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发热体朝第二发热段匀速移动。当第二发热体移动到第一发热段与第二发热段之间时,第一发热体的第二发热段开始工作,在第二发热段的的温度上升至烟草部的临界出烟温度时第二发热段停止工作(即通过第二发热段对烟草部进行预热,在预热过程中烟草部不释放烟雾),此时驱动机构开始带动第二发热体沿第二发热段朝远离第一发热段的方向匀速移动,当第二发热体移动至第二发热段的末端时,整个加热过程完成。可见,本发明借助沿烟支烟草部移动的第二发热体,实现对烟草部的分段加热出烟,避免出现在吸烟过程中烟草释放物释放速度不均匀的情况,烟雾浓度与口感在吸烟前期、中期与后期一致性较好,能够很好地达到传统香烟的吸食效果,用户体验好。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马达、丝杆及连杆,丝杆与烟支平行且与烟支相对设置,马达的输出轴与丝杆一端传动相连,连杆一端与丝杆螺接,连杆另一端与第二发热体固连。
马达工作时驱动丝杆转动,由于连杆一端与丝杆相螺接,因而丝杆转动驱动连杆沿丝杆直线移动,并最终驱动第二发热体沿烟草部长度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马达、丝杆及连杆均设于外壳内。
借由上述结构,不会改变低温烟的外部结构及用户使用习惯。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架,丝杆通过支架固定于外壳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热套,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均设于隔热套内。
设置隔热套,可防止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的热量流失,并防止外壳烫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5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