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种植海滨雀稗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11121.5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2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灵章;李春花;李舒文;宋郭柳;郑利锦;汤伟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卉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B79/00;A01G20/00;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黄爽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盐碱地 种植区 海滨 秸秆层 碎石层 铺设 种植 排盐 重度盐碱地 排水渠道 养护管理 稗草茎 隔离层 种植层 根系 挖沟 洗盐 施用 苗圃 生长 土壤 覆盖 | ||
1.利用种植海滨雀稗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盐碱地挖沟,形成排水渠道和种植区;
其中,所述种植区铺设有碎石层,在碎石层上部铺设秸秆层,秸秆层上部铺设排盐管,在排盐管上部覆盖混有改良肥的土壤,形成种植层;
2)在种植区建苗圃,种植海滨雀稗草茎;
3)养护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在待脱盐的盐碱地每隔长400-500米,宽4-6米进行挖沟,形成排水渠道和种植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种植区中间铺设10cm厚的碎石层,其中石子的平均粒径为1.0cm,含泥量小于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铺设的秸秆层厚度为3-5cm;所述秸秆选自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中的至少一种,秸秆的平均粒径为5-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秸秆层上部铺设排盐管,铺设密度为排盐管之间的水平距离<2m,铺设的具体方式如下:排盐管采用双壁波纹管,材质以聚氯乙烯为主,内径为12.5cm,管道弯曲半径≥6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土与改良肥按重量比2:1混合,得到混有改良肥的土壤,按每亩1-2吨的用量覆盖于排盐管上部,形成种植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改良肥中含有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矿物质和酸性改良液;各成分按重量份计分别为:微生物菌剂20-35份、有机肥40-50份、矿物质15-25份和酸性改良液8-19份;
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为圆褐固氮菌、康宁木霉、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德式乳酸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其中各菌含量比为2:2:3:1:2:1:1,所述微生物菌剂的总活菌数为1×108CFU/g;
所述有机肥的主要成分为牛粪、豆粕、秸秆、腐植酸和微生物复合粉,其中各成分重量比为5:2:2:1:1-3;所述微生物复合粉的活性成分为圆褐固氮菌、康宁木霉、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德式乳酸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各菌含量比为2:2:3:1:2:1:1,所述微生物复合粉的总活菌数为1×108CFU/g;所述秸秆选自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矿物质包括脱硫石膏、硼砂、海泡石、麦饭石、方解石和磷矿石,各成分质量比为2:1:1:1:1:1;
所述酸性改良液中各成分的浓度为腐植酸40g/L、聚乳酸60g/L、马来酸酐40g/L、木醋酸40g/L、天冬氨酸10g/L和谷氨酸10g/L;
所述改良肥的制备方法如下:
①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将圆褐固氮菌、康宁木霉、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德式乳酸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分别进行活化、发酵培养,然后将各菌种发酵液与粒径为3-6mm的玉米芯颗粒按比例混合,即得所述微生物菌剂;
②有机肥的制备:将牛粪、豆粕、秸秆、腐植酸和微生物复合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在保温通风的条件下堆置发酵40天,其中堆高为1.2米,堆肥中心最高温度超过70℃;
③将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矿物质和酸性改良液按比例混合,即得改良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海滨雀稗草茎的种植密度为200穗/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播种之前,还包括浅耕、细耙、整地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养护管理包括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卉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卉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111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