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力平衡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8634.0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7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丁琦;张迪;曹明凯;王雨;王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房暖通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力 平衡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力平衡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该系统包括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楼栋热力入口处的供水管阀门和回水管阀门。该方法包括:获取供热系统水力平衡参数;根据供热系统水力平衡参数判断是否发生水力失调,得到第一判断结果;当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是时,发出报警信号并根据水力失调的状况确定调节方案;按照调节方案发送调节指令;按照调节指令调节回水管阀门的开度大小。调节指令包含了阀门调节的指定开度,无需现场再确认,减少了人为判断后再进行反复调试的误差和费时费力,提高了调节效率和精度,解决了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中供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力平衡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城镇冬季的主要供暖方式之一。在传统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时,由于供热系统中热用户与热源的距离远近不一,存在用户实际流量与理想状况下所需的流量不一致的现象,即水力失调。以往解决水力失调的方法是进行人工调节,常用的人工调节方法有流量调节法和温度调节法。流量调节法对现场调节环境要求较高,为保证测量精度,需要有无干扰直管段、准确的供热面积及供暖热指标。温度调节法较为简单,但由于热网与建筑物存在较大的热惯性,供热系统回水温度在阀门调节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现反馈,调节过程耗时量大且每次调节时无法准确判断阀门调节量,经过反复调试也很难达到调节要求。传统的调节方法不仅调节的过程较为繁琐,且对调节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大量供热系统在进行调节后仍然处于水力失调工况下运行,未能达到降低供热企业供暖能耗,提高供暖舒适性的目的。
因此,如何解决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的现象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力平衡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以解决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力平衡调节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楼栋热力入口处的供水管阀门和回水管阀门;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有多个,且每一供水管路均设有一所述温度传感器和一所述压力传感器,每一回水管路均设有一所述温度传感器和一所述压力传感器;
所述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用于监控供热系统水力平衡参数、并根据所述供热系统水力平衡参数分析是否存在水力失调,若水力失调,发出报警信号、对应的调节指令并存储调节历史记录;
所述供水管阀门用于调节供水管的流量;所述回水管阀门用于调节回水管的流量。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流量采集装置,所述流量采集装置与所述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连接,所述流量采集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回水管阀门两端的压差、根据所述压差计算所述回水管阀门的流量、并将所述流量传输至所述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手持移动端,所述手持移动端与所述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连接,所述手持移动端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发送的调节指令,上传按照所述调节指令调节的调控结果至所述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流量采集装置、所述手持移动端和所述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彼此之间通过无线方式通信。
可选的,所述回水管阀门为手动阀门或电动调节阀,所述电动调节阀与所述水力工况监控服务器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力平衡调节方法,利用上述的水力平衡调节系统进行调节,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供热系统水力平衡参数,所述供热系统水力平衡参数包括温度和压力;
根据所述供热系统水力平衡参数判断是否发生水力失调,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是时,发出报警信号并根据所述水力失调的状况确定调节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房暖通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房暖通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8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