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污泥深度脱水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08053.7 | 申请日: | 201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2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璇;黄赳;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河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污泥深度脱水 污泥调理剂 处理装置 调理池 含水率 调理 脱水 送入 通风 污泥减量化 高压反应 技术难点 快速搅拌 脱水处理 脱水工艺 脱水性能 污泥焚烧 污泥脱水 压滤脱水 一次脱水 风干 高压带 均质化 凝胶状 稳定化 污泥泵 压滤机 经带 晾晒 吸入 制备 凝固 吸收 | ||
本发明是一种高效污泥深度脱水工艺,所述脱水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水率90%及以上的污泥泵吸入反应调理池(2)制备污泥调理剂(3)向反应调理池的污泥中添加定量所述污泥调理剂,快速搅拌至均匀,均质化静置约30分钟(4)调理后的污泥送入高压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5)脱水后的污泥送入多级通风处理装置进行风干晾晒。本发明克服了一般污泥脱水工艺中发生高温、高压反应的技术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的安全性;调理后的污泥呈凝胶状且脱水性能提高,经带式压滤脱水处理后,一次脱水含水率可至60%以下,脱水后凝固的污泥不会吸收水分再次形成污泥,多级通风处理装置实现了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大大降低了后续污泥焚烧处置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脱水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效污泥深度脱水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镇及工业污水处理量日益增加,同时伴随着大量污泥的产生。我国目前针对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主要有农业利用、土地填埋、焚烧处理、绿化、无处理等方式,其中,焚烧处理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是行业内最为认可的一种最终处置方式,未经脱水的污泥含水率较高,一般含水率为90%及以上,过多的水分蒸发会消耗大量热量,降低处理效果,因此增加焚烧处置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将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可有效地控制焚烧处置成本。
污泥中的水分为四种形态,即表面吸附水、间隙水、毛细结合水和内部结合水,其中,间隙水和毛细结合水分别占污泥水分约70%、20%,污泥的脱水性能与污泥粒径分布、表面电荷、胞外聚合物等因素有关,我国污水处理厂通常采用聚丙烯酰胺(CPAM)或FeCl3等药剂对污泥进行初级调理,再通过高压板框压滤处置,可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70%左右,其原理都是调理剂的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污泥表面负电荷被中和,胶态结构被破坏,因而自由水增多,污泥脱水性得到提高,聚丙烯酰胺(CPAM)的投加,使污泥内部生成了致密的网状结构,经过压滤后内部结构崩塌,限制了污泥的进一步脱水,FeCl3的投加量大,滤液中氯离子含量高,对机械脱水设备的腐蚀性较大,同时加大了后期对污泥滤液的处理难度。采用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泥产量,为后续最终处置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兼顾污泥处置过程中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因此,污泥调理作为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的前置环节至关重要。
现阶段,污泥干化方式主要有自然晾晒、低温干化、高温干化等,自然晾晒成本最低,但因占地面积大,耗时长,受天气影响较大,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低温干化属于新兴热干化技术,设备投资及运营成本较高,目前依然处于试验阶段未得到大规模应用;高温干化运行温度高,工况复杂,动力消耗较大,在干化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粉尘和可燃性气体,易产生爆炸和自燃。因此,安全有效地进行污泥脱水后的干化处置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污泥深度脱水工艺,该工艺有效对污泥进行脱水,提高了实际操作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后续污泥焚烧处置的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是一种高效污泥深度脱水工艺,所述脱水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含水率90%及以上的污泥泵吸入反应调理池;
(2)制备污泥调理剂:将聚硅酸铝铁镁、聚丙烯酸钠进行快速搅拌、溶解,聚硅酸铝铁镁、聚丙烯酸钠混合均匀后即为污泥调理剂;
(3)向反应调理池的污泥中添加定量所述污泥调理剂,快速搅拌至均匀,均质化静置约30分钟;
(4)调理后的污泥送入高压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
(5)脱水后的污泥送入多级通风处理装置进行风干晾晒。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聚硅酸铝铁镁投加比为0.8%,聚丙烯酸钠的投加比为0.5%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河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河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8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