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心硫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99027.2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蒲治锦;李农;周克明;何家欢;王丽;万莹;邓晓航;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科力特油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心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心硫分析系统,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气源设备(101)、循环硫沉积装置(102)、分析设备(103)和脱硫装置(104)。本发明通过设计与气源设备(101)相连接的循环硫沉积装置(102),并将循环硫沉积装置(102)中的主要组件置于恒温箱(10)中,并设计能够实时采集和测试气源设备(101)以及循环硫沉积装置(102)中的天然气气样和岩心岩样的参考数据的分析设备(103),使该系统能够在模拟的真实地层的温度条件下,对硫沉积的过程中岩心的渗透率、孔隙度和硫元素含量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硫沉积对岩心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心硫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高含硫气藏分布广泛,随着地层压力和温度的不断下降,元素硫以单体的形式从载流气体中析出,并在储层岩石的孔隙中沉积。然而硫沉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不可逆的,一旦沉积,便会堵塞天然气的渗透通道,难以恢复原始的渗透能力,从而降低地层有效孔隙空间及渗透率。因此,对硫沉积前后岩心的分析与评估成为高含硫气藏开采的重要步骤。
目前常用PVT(Process Verification Test,过程验证测试)对元素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度变化来估计硫沉积量,对经过硫沉积过程的岩心的分析几乎空白,室内测试与真实地层条件差异较大,导致目前的测试方法及装置不能实时准确的分析岩心中的硫沉积量以及岩心的渗透率的程度,于是亟需一种可以有效分析沉积硫对岩心影响的岩心硫分析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岩心硫分析系统,能够解决目前的测试方法及装置不能实时准确的评价硫沉积量以及其对储层岩样渗透率的伤害程度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心硫分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气源设备101、循环硫沉积装置102和分析设备103;
所述气源设备101,用于输出含硫天然气;
所述气源设备101通过管线与所述循环沉积装置102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循环硫沉积装置102,用于提供沉积环境,使所述气源设备101中的所述含硫天然气中的硫元素沉积于置于所述循环硫沉积装置102中的岩心岩样中;
所述循环硫沉积装置102包括并联的分气支路1021、硫沉积支路1022以及天然气循环支路1023;
其中,所述硫沉积支路1022包括通过管线连通的第一单向阀1、调压阀2、岩心夹持器3以及第二单向阀4;
其中,所述天然气循环支路1023包括通过管线连接的第一活塞5和第一盛液容器6、通过管线连接的第二活塞7和第二盛液容器8以及注入部件9,所述注入部件9与所述第一活塞5和所述第一盛液容器6之间的管线连通;所述注入部件9与所述第二活塞7和所述第二盛液容器8之间的管线连通;所述第一活塞5的输入管线与所述分气支路1021以及所述硫沉积支路1022的输入管线连通;所述第二活塞7的输入管线与所述分气支路1021以及所述硫沉积支路1022的输出管线连通;
所述第一活塞5、第二活塞7、分气支路1021、硫沉积支路1022以及连接所述支路和活塞的管道均置于恒温箱10中;
所述分析设备103用于在开始分析前,对所述岩心岩样进行测试,得到第一参考数据;所述分析设备103还用于对所述气源设备101输出的天然气气样进行测试,得到第二参考数据;
所述分析设备103用于在沉积结束后,对所述循环硫沉积装置102处理后的岩心岩样进行测试,得到第三参考数据;所述分析设备103还用于对所述循环硫沉积装置102处理后的输出气体进行测试,得到第四参考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科力特油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科力特油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9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