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平井连续油管井下电视测试管柱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93875.2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28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高恒超;王增林;李玉宝;伊西锋;张化强;王磊;杨慧;朱瑛辉;刘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02 | 分类号: | E21B47/002;E21B3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连续 油管 井下 电视 测试 管柱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水平井连续油管井下电视测试管柱及测试方法,其中管柱包括井下电视测试终端、地面显示仪器终端、穿光纤电缆连续油管及配套的快速接头、循环洗井工具、马笼头、信号发射仪、扶正器;所述扶正器下端与井下电视测试终端上端连接,扶正器上端与信号发射仪下端连接,所述光纤电缆从连续油管内部穿越,光纤电缆上端连接在地面显示仪器终端上,光纤电缆下端伸出连续油管后,穿过连续油管快速接头及循环洗井工具,与马笼头内部线路连接,所述马笼头与信号发射仪上端连接,实现光纤电缆信号传输线路在信号发射仪内对接,该水平井连续油管井下电视测试管柱能在水平井段完成可视化检测,并能实时洗井,提高检测可视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精确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平井井筒检测工艺技术,具体地说是水平井连续油管井下电视测试管柱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为了了解井筒内部状况,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的工艺措施,经常需要采用声波、电磁、井径、井温等测试方法,并通过相应的解释手段来获取井筒和地层信息,此类方法均为间接获取井筒信息,存在一定的设备或人为因素的误差,相较于这些测试方法。井下电视测试技术更能直观、快速、准确地反映井筒状况。井下电视测试技术通过光纤电缆将仪器输送到井下,利用井下摄像设备获取井筒信息,并通过光纤将获取到的井筒信息实时传输到地面设备进行视频成像,实现对井筒的实时观测。目前该技术可实现井深3500m以内直井和斜度较小井的井筒检测和实时成像,且要求下测试仪器前充分洗井,保证测试效果,对于斜度较大或井身轨迹较差井,以及连续出油井,即使配备加重杆,并充分洗井,测试管柱仍无法顺利下入和检测,而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大斜度及水平井在油气水井开发中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基于光纤电缆连接和传输的井下电视测试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就目前技术状况,其应用还受到一定的限制。
马笼头为油田油井常用技术,比如公开出版物公开了一种防水密封的双向快速连接马笼头,版源《测井技术信息》,2002(4):53-53,作者为王士孝,一种防水密封的双向快速连接的马笼头,它包括双向快速鱼雷连接器和具有防水密封作用的马笼头主体内的内硅脂密封腔和压力释放器等。所述内硅脂密封腔设计使在对接时进入的湿气不能到达密封插件的焊接点处;所述压力释放器的设计使已进入到电极光纤电缆钢丝中的液体不能进入外硅脂腔内,从而使马笼头的绝缘性能极佳,同时,双向快速鱼雷连接器的设计也使鱼雷连接器的连接速度提高10倍左右。本马笼头可多次使用而不需维修。
经过检索专利文献,使用摄像头井下测试的管柱也公开了一些,比如,申请号:200620158543.7,公开日2008-01-30公开了一种井下电视下井仪器,包括井下电路和地面电路两部分,通过测井光纤电缆连接,井下电路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摄像头、采样编码单元、图像压缩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发送模块;地面电路部分包括依次相连的接收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器、图像解压单元、数模转换器、视频卡以及显示、存储和处理终端。可用于深度较大的井中作业,体积小,图像清晰且传输距离长,图像传输过程抗干扰能力强。
以上公开技术只是提供了一种电视监控设备,而本申请可在水平井段和大斜度井段自由提放、可在任一位置进行井筒可视化检测,并能实时循环洗井,提高检测可视效果,这种技术方案、技术效果、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上公开技术所达不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水平井连续油管井下电视测试管柱及测试方法,解决目前水平井和大斜度井无法采用光纤井下电视技术进行井筒测试的问题。该水平井连续油管井下电视测试管柱可在水平井段和大斜度井段自由提放、可在任一位置进行井筒可视化检测,并能实时循环洗井,提高检测可视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精确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38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