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产重改质油的劣质油改质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91929.1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0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龙军;董明;侯焕娣;申海平;李吉广;佘玉成;王翠红;王春璐;许可;陶梦莹;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14 | 分类号: | C10G6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郑永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产重改质油 劣质 油改质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产重改质油的劣质油改质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1)将作为改质原料的劣质油在萃取分离单元中进行萃取分离,得到改质油和残渣;(2)将至少部分步骤(1)中所得的残渣在临氢条件下在转化反应器中与任选催化裂化油浆进行转化反应,得到转化产物;(3)将步骤(2)中所得转化产物进行分离处理,至少得到第一分离产物;(4)任选将步骤(3)中所得第一分离产物返回步骤(1)中与所述劣质油一起进行所述萃取分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在外甩残渣尽可能少的情况下维持系统长时间的运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产重改质油的劣质油改质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化石燃料的劣质化趋势逐年加剧。而且,渣油、劣质原油、页岩油、油砂重油以及煤衍生油等低品质燃料油的产量也逐年递增。这类劣质油的特点是密度大、粘度大、杂原子(硫、氮、重金属)含量高或者沥青质含量高。另外,针对这类劣质油而开发的现有加工工艺(比如延迟焦化)存在着焦炭产率高、能源有效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生产过程不环保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开发这类劣质油的高效、绿色改质技术,已经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之一。
中国专利CN200310104918.2公开了一种劣质重、渣油的改质方法,该方法将重、渣油先经悬浮床缓和加氢裂解,使绝大部分或全部金属杂质从胶质和沥青质中游离出来;所得加氢产物通过可切换操作或可在线置换添料的金属吸附反应器,吸附脱除悬浮床加氢裂解油中游离的金属杂质;脱金属后的产物送入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装置深度加氢脱除其它杂质,生产优质重油催化裂化原料。
美国专利US20130112593A1公开了一种重质原油、蒸馏渣油转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溶剂脱沥青、加氢处理、蒸馏和气化组合起来实现重质油的改质。但该方法加工重质渣油的改质油收率仅有75%~85%,同时该改质油中金属(Ni+V)含量100微克/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产重改质油的劣质油改质方法和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在外甩残渣尽可能少的情况下维持系统长时间的运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产重改质油的劣质油改质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作为改质原料的劣质油在萃取分离单元中进行萃取分离,得到改质油和残渣;其中,所述劣质油包括沥青质;
(2)将至少部分步骤(1)中所得的残渣在临氢条件下在转化反应器中与任选催化裂化油浆进行转化反应,得到转化产物;其中,所述转化反应的沥青质转化率为20-70重量%,所述转化反应的转化率为15-60重量%;所述转化反应的沥青质转化率=(残渣和催化裂化油浆中沥青质的重量-转化产物中沥青质的重量)/残渣和催化裂化油浆中沥青质的重量×100重量%,所述转化反应的转化率=(残渣和催化裂化油浆中馏程在524℃以上组分的重量-转化产物中馏程在524℃以上组分的重量)/残渣和催化裂化油浆中馏程在524℃以上组分的重量×100重量%;所述催化裂化油浆中芳烃含量≮70重量%,所述催化裂化油浆与残渣的重量比为(0-1):1;
(3)将步骤(2)中所得转化产物进行分离处理,至少得到第一分离产物;其中,所述第一分离产物中,馏程在350℃以下组分的含量不大于5重量%,馏程在350-524℃之间组分的含量为≮20重量%;
(4)任选将步骤(3)中所得第一分离产物返回步骤(1)中与所述劣质油一起进行所述萃取分离。
可选的,步骤(1)中,所述劣质油包括选自劣质原油、重油、脱油沥青、煤衍生油、页岩油和石化废油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步骤(1)中,所述劣质油满足选自API度小于27、馏程大于350℃、沥青质含量大于2重量%、以及以镍和钒的总重量计的重金属含量大于100微克/克中的一项或多项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1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炉料罐排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双提升管进行加工劣质油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