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动力乳化相渗调节调驱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2322.7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1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增林;杨斌;王涛;靳彦欣;唐培忠;王昊;胡秋平;付琛;陈雷;唐延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陈超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动 乳化 调节 调驱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动力乳化相渗调节调驱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以下组分构成:(1)0.01‑10wt%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为苯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0.001‑2wt%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余量为水;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微动力乳化相渗调节调驱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动力乳化相渗调节调驱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性物资,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石油开采不仅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因此,石油开采新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地石油工程师所重点研究的课题。我国拥有丰富地质储量的石油资源,但大部分主力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后均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大多数油藏的残余油分布十分复杂,大致是以油膜的形式覆盖于油藏矿物的表面上,滞留在地层中。研究显示,油膜的厚度会显著影响驱替效果,在同等原油性质条件下,油膜越厚,越容易被驱替。
已知,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在界面上的定向吸附改变界面性质,提高石油采收率。一方面,包含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调驱剂在油膜局部脱落的岩石表面上吸附形成超薄膜,而后渗透到原油与岩石之间,改变了储层表面的性质及其与原油的相互作用状态,降低原油和岩石间的粘附力,使原油易于流动和剥落。另一方面,调驱剂能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油水界面发生扰动以及拉丝等变形作用,在驱替动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油膜的拉长和断裂,这样就完成了油膜的“启动”。剥离下来的原油形成小的液滴,分散在调驱剂中被“携带”出来,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兼具超低界面张力活性和油膜剥离能力的调驱剂,能通过多重机制提高微观洗油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因此,仍需开发新的相渗调节调驱剂用于油藏的开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动力乳化相渗调节调驱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其由以下组分构成:
(1)0.01-10wt%,优选0.05-5wt%,更优选0.1-1wt%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为具有式(I)的苯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中R1-R3彼此相同或不同,并各自独立地选自H、直链或支链C1-C18烷基,前提是R1-R3不同时为H;
M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
(2)0.001-2wt%,优选0.01-1wt%,更优选0.05-0.5wt%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3)余量为水;
其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本发明还涉及微动力乳化相渗调节调驱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粉碎;
2)按照比例将阴离子表面活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匀混合;
3)加入水,充分搅拌或振荡,即得所需产物。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
1)本发明的调驱剂成分简单,溶解性好。
2)本发明的调驱剂具有超低界面张力,有利于油藏条件下的乳状液形成。
3)本发明的调驱剂能增大原油在岩石表面的接触角,具有较强的剥离油膜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测定的原油\调驱剂\石英体系的接触角随作用时间变化逐渐增大的视图,其从0°升高至160°,表现出较强的油膜剥离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2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