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量穴播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1423.2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0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彭三河;邢丹英;陈义厚;卢碧林;王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C5/04;A01C7/20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乔士铖 |
地址: | 43402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穴播 | ||
1.一种利用精量穴播机进行播种的方法, 所述精量穴播机由主机架(1)、副机架(2)、地轮(3)、成穴轮(4)、换向器(5)、分种器(6)和旋耕轮(7)构成;主机架(1)一侧通过连接板(8)铰接有副机架(2);主机架(1)与副机架(2)的上端之间通过调节液压油缸(9)相互活动连接;副机架(2)上通过旋耕转轴(10)间隔状安装有多个旋耕轮(7);旋耕轮(7)上方的副机架(2)上装有换向器(5);换向器(5)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链A(11)和传动链轮与旋耕转轴(10)的一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架(1)上设置有分种器(6);分种器(6)一侧下方的主机架(1)上通过成穴转轴(12)安装有多个成穴轮(4);分种器(6)另一侧下方的主机架(1)上装有多个覆土器(13);主机架(1)末端的下方通过转架(14)和驱动转轴(15)装有地轮(3);转架(14)与主机架(1)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6);驱动转轴(15)通过传动链B(17)和传动链轮与安装在主机架(1)上的传动轴(18)连接;传动轴(18)的两端分别通过传动链C(19)和传动链轮与分种器(6)连接;分种器(6)通过传动链D(36)和传动链轮与成穴转轴(12)的两端连接;所述的分种器(6)由种子箱(20)、种子导管(21)、分种转轴(22)、上闸板(23)、下闸板(24)、主驱动筒(25)和副驱动筒(26)构成;主机架(1)上间隔状安装有多个种子箱(20);各种子箱(20)下方主机架(1)上分别装有种子导管(21);各种子箱(20)的下端上下状滑动装有上闸板(23)和下闸板(24);上闸板(23)的两端和下闸板(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轮(27);下闸板(24)下方的主机架(1)上通过轴承座活动装有分种转轴(22);分种转轴(22)与各种子导管(21)转动连接;分种转轴(22)上对称状固装有两组副驱动筒(26)和两组主驱动筒(25);各副驱动筒(26)通过圆周面上设置的驱动导槽(28)与下闸板(24)上的导向轮(27)滚动连接;各主驱动筒(25)通过圆周面上设置的驱动导槽(28)与上闸板(23)上的导向轮(27)滚动连接;所述的各副驱动筒(26)上的驱动导槽(28)和各主驱动筒(25)上的驱动导槽(28)均呈螺旋形的环槽结构;副驱动筒(26)上的驱动导槽(28)的螺旋方向与主驱动筒(25)上驱动导槽(28)的螺旋方向呈相向设置;所述的上闸板(23)和下闸板(24)上相互错位状的设置有多个漏料孔(29);各漏料孔(29)分别与各种子箱(20)相互对应;所述的分种转轴(22)的两端通过传动链C(19)和传动链轮与传动轴(18)的两端连接,通过传动链D(36)和传动链轮与成穴转轴(12)的两端连接;所述的分种转轴(22)两端的传动链轮与成穴转轴(12)两端的传动链轮的直径相等;所述的成穴轮(4)和覆土器(13)分别与种子箱(20)对应;成穴轮(4)由轮本体和刨穴爪构成;成穴转轴(12)上间隔状固装有多个轮本体;轮本体的圆周面上对称状固装有刨穴爪;刨穴爪呈弯折型;成穴轮(4)的刨穴爪之间的圆周间距与种子导管(21)和成穴转轴(12)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该精量穴播机通过副机架(2)安装在动力装置上后,动力装置带动该穴播机前行进行工作时,动力装置通过换向器(5)给旋耕转轴(10)提供动力,使其带动各旋耕轮(7)同步转动,旋耕轮(7)转动过程中对大田土壤进行旋耕,从而将土壤层打碎;
与此同时该穴播机前行过程中,在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地轮(3)将逆时针转动;地轮(3)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带动驱动转轴(15)同步转动;驱动转轴(15)通过传动链B(17)带动传动轴(18)转动;传动轴(18)通过传动链C(19)带动分种转轴(22)转动;分种转轴(22)通过传动链D(36)带动成穴转轴(12)转动;
成穴转轴(12)转动过程中带动各成穴轮(4)同步转动;成穴轮(4)转动过程中,通过刨穴爪在大田间隔状刨制出多行播种穴;
分种转轴(22)转动过程中,带动副驱动筒(26)和主驱动筒(25)同步转动;副驱动筒(26)转动过程中,通过呈螺旋形的驱动导槽(28)和导向轮(27)推动下闸板(24)来回滑动;主驱动筒(25)转动过程中,通过呈螺旋形的驱动导槽(28)和导向轮(27)推动上闸板(23)来回滑动;
上闸板(23)和下闸板(24)来回滑动过程中,上闸板(23)向右移动过程中,下闸板(24)向左运动;当上闸板(23)上的漏料孔(29)向右移动至种子箱(20)的内部时,下闸板(24)上的漏料孔(29)向左移出种子箱(20),此时种子箱(20)中的种子将通过上闸板(23)的漏料孔(29)漏入到下闸板(24)上;当上闸板(23)上的漏料孔(29)移动至种子箱(20)的中间位置时,上闸板(23)向左移动;下闸板(24)向右移动;当上闸板(23)的漏料孔(29)移出种子箱(20),下闸板(24)的漏料孔(29)进入到种子箱(20)中,此时下闸板(24)上的种子通过漏料孔(29)落入到种子导管(21)中,并最终落入到播种穴中;当下闸板(24)的漏料孔(29)向右移动至靠近种子箱(20)的位置时,上闸板(23)向右移动,下闸板(24)向左移动,如此上闸板(23)和下闸板(24)即可进入下个工作循环;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上闸板(23)在重复动作过程中,上闸板(23)中的漏料孔(29)在种子箱(20)中的时间是一定的,且漏料孔(29)的面积是一定的,因此每个循环过程中,流过上闸板(23)上漏料孔(29)的种子数量是一定的,由此达到了精量排种的目的;如此通过遮挡滑板(30)改变上闸板(23)上漏料孔(29)的流通面积,即可达到改变排种量的目的;
由于该穴播机的排种量的大小是通过漏料孔(29)流通面积的大小决定的,其对种子箱(20)下端的直径没有要求;因此种子箱(20)的下端可以选择合适的大小,进而避免了直径过小时发生种子卡涩的问题;此外由于上闸板(23)和下闸板(24)是不断运动的,其在运动过程中,会不断的拨动种子,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种子的流通性;
随着该穴播机的前行,覆土器(13)将播种穴两侧的泥土,推送至播种穴中,从而达到覆土的目的;随后覆土器(13)后面的压实辊(38),将大田压平,从而达到压实土壤,进而满足了种子穴播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14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