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腹腔镜手术内置式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0904.1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2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红;金灿辉;田晓予;王盈;孟元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9/10;A61B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付金星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镜 手术 内置 吸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腔镜手术内置式吸引器,包括主体、导流管、粗导管以及细导管,所述主体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的内侧安装有贯穿连接法兰的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所述主体的内侧中心处通过转轴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导管、第二活动导管,所述第一活动导管、第二活动导管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的下端通过波纹管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导管、第二活动导管的下端外侧均开设有进液孔,所述第二活动导管的外部一侧安装有贯穿主体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靠近主体外部一端设置有指环。本发明便于快速的进行粗细导管之间的切换,同时能够有效的防止装置内部导管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腹腔镜手术内置式吸引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后腹腔镜手术传统方法是在病人腰部作三个1厘米的小切口,各插入一个叫做trocar的管道状工作通道,以后一切操作均通过这三个管道进行;再用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完成与开放手术同样的步骤,达到同样的手术效果。
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吸引器存在如下不足:
1、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粗导管或细导管,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粗导管、细导管之间的来回切换,导致手术时间较长,使用不方便;
2、由于吸引管本身直径较小,导致在吸引过程中,其内部导管容易被血块等物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手术内置式吸引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镜手术内置式吸引器,包括主体、导流管、粗导管以及细导管,所述主体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的内侧安装有贯穿连接法兰的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所述主体的内侧中心处通过转轴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导管、第二活动导管,所述第一活动导管、第二活动导管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的下端通过波纹管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导管、第二活动导管的下端外侧均开设有进液孔,所述第二活动导管的外部一侧安装有贯穿主体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靠近主体外部一端设置有指环,所述主体的内部在第一活动导管、第二活动导管下端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流腔、第二导流腔,所述第一导流腔、第二导流腔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分别安装在第一活动导管、第二活动导管的下端外侧,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通过开设滑槽安装有活动销轴,两个所述的活动销轴分别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活动导管、第二活动导管外侧表面设置的固定套内部;所述导流管安装在主体的下端,所述导流管的上端面分别通过支管与第一导流腔、第二导流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粗导管、细导管均安装在主体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内侧中心处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安装在导流管的内部,且马达的输出轴端处通过固定架与导流管的内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马达输出轴的外部安装有锥形套筒,所述锥形套筒的外侧表面开设有导流槽,所述马达输出轴靠近固定架的一端安装有切刀。
进一步的,所述粗导管、细导管的下端分别套接在连接法兰内部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的外侧,且所述粗导管、细导管通过螺栓与连接法兰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下端面通过开设安装槽安装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设置有若干个,且呈圆形分布安装在导流管的外侧、若干所述的照明灯并联设置于马达所在的电路中。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上端一侧安装连接线,所述主体的外侧上端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连接导线以及马达通过导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09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改良负压引流装置
- 下一篇:医用智能调压吸痰吸引负压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