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超短波TDMA无线信道的高效组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8673.0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7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徐艳;王炜发;党百振;王肃;李晓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J3/16 | 分类号: | H04J3/16;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31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超短波 tdma 无线 信道 高效 组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超短波TDMA无线信道的高效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预设的高效组网协议进行组网,所述高效组网协议包括:时隙分配方案和组网传输协议;所述时隙分配包括数话同传方式方案和数话兼容方案;所述组网传输协议包含有普通分组携带回执的设计。本发明通过采取可选的时隙分配方案可满足分组话音传输的带宽需求,同时仍能为正常数据业务的传输提供良好保障。通过普通分组携带回执的优化协议设计,减少了回执报文的数量,减少了信道资源浪费,保证了数据可靠传输时的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短波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超短波TDMA无线信道的高效组网方法。
背景技术
超短波通信采用视距传播方式,电台结构简单,设备尺寸较小,可靠性高,组织应用灵活,视距以外的不同网络电台可以使用相同频率工作而不会互相干扰,通常适用军事、勘探等野外无依托环境下的移动通信保障,上述环境中超短波通信的特点是:通信容量小,传输速率低,传输不可靠,组网使用困难,超短波电台采用CSMA实现多址接入时,由于存在信道竞争,难以保证快速可靠的传输,因此新一代超短波数据传输大多采用TDMA体制。
当前,超短波电台TDMA组网应用主要有以下不足:
(1)不能很好的适应话音分组传输的需要
超短波TDMA信道资源有限,单用户可供分配的时隙资源很少,不能满足分组话音传输的带宽需求。
例如,当前典型的超短波电台传输速率为9.6kbit/s,每秒有8个时隙分别固定分配给一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可用的数据量为1.2kbit/s,对于编码器编码速率1.2kbit/s以上的编码器,由于分组传输必然要增加一些分组协议的信息开销,因此语音分组的业务量大于1.2kbit/s,因此不能正常传输这种类型的分组话。另一方面,其他用户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传输信息,也就是说网内还存在空闲时隙,即使有数据需要传输,也应当适当调度传输的时机,以保证话音优先进行传输。
(2)数据分片传输不可靠导致较大传输时延
采用TDMA体制时,每个时隙只能传输有限的数据量。较大的分组被分成多个小块以适配时隙传输能力,现有的组网协议将ARQ确认信息作为一个分组进行传输,因此ARQ确认信息报文很小,但是数量较多。
如电台网的速率为9.6kbit/s,每个TDMA周期(一般为1秒)分为8个时隙(假设编号为0~7),即每个时隙可传输1200bit(150字节)数据,站点A业务量较大分配了第0、第4个时隙,站点B业务量较少只分配了第7个时隙。考虑站点A向站点B发送一个500字节分组,同时站点B向站点A发送一个100字节分组的情况。
若站点B只对整个分组进行确认,情况如下:首先,为了适配时隙传输能力,站点A将500字节的分组分为3个150字节和一个50字节的子分组,分别在第一个、第二个时隙周期的时隙1、时隙4进行发送,站点B在第一个周期想站点A发送100字节。在接收无误的条件下,在第二个时隙周期的时隙8,站点B向站点A发送ARQ信息,站点A在第三个时隙周期的第一个时隙发送ARQ,发送过程结束。
由于超短波信道存在传输不可靠的现象,如果传输时任意一个子分组传输失败,由于站点A并不知道哪一个子分组传输有误,只能全部重新传输,导致传输时间加倍,大大浪费了宝贵的传输资源。
当前解决的思路是对每个子分组均需进行确认,站点A将500字节的分组分为4个子分组发送后,站点B逐个进行ARQ确认,站点B需要4个时隙周期才能完成ARQ确认信息的发送。第5个周期的时隙8才能发送自身的数据,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超短波TDMA无线信道的高效组网方法。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86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