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轮胎胎侧的改性顺丁橡胶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177912.0 申请日: 2018-10-10
公开(公告)号: CN111019053B 公开(公告)日: 2022-08-12
发明(设计)人: 徐璇;王伟;李丰晓;华静;焦胜成;李海强;王新;贾凤玲;蒋秀荣;薛梅玉;李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主分类号: C08F279/02 分类号: C08F279/02;C08F236/06;C08F4/70;B60C1/00
代理公司: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代理人: 耿霞
地址: 255408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轮胎 改性 顺丁橡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的合成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轮胎胎侧的改性顺丁橡胶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用于轮胎胎侧的改性顺丁橡胶的制备方法,在镍系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丁二烯与结构改性剂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所述结构改性剂为液体丁二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本发明的用于轮胎胎侧的改性顺丁橡胶,单体转化率≥80%;1,4‑结构含量:≥95%;支化因子0.95;胶液粘度(40℃):支化前后胶液粘度降低10%;胶液门尼粘度ML(1+4)100℃:30~60。硫化配方所得硫化胶的拉伸和撕裂性能:拉伸强度13‑16MPa;撕裂强度:40‑50MPa;扯断伸长率在400‑510%之间;硬度在57‑62。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的合成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轮胎胎侧的改性顺丁橡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镍系聚丁二烯橡胶是唯一国内自主研发实现生产的顺丁催化体系,采用Ziegler_Natta配位定向聚合,具有催化活性高,顺式产物顺-1,4含量高,聚合条件对聚合物性能影响不大等优点,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目前镍系聚丁二烯橡胶生产以BR9000为主,品牌比较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内镍系顺丁橡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产品牌号单一。2)供大于求,由于天然橡胶价格低,国内顺丁胶新增产能释放的高峰期。3)顺丁生产线的开工率不足50%。因此,合成橡胶厂也将从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转变为增加高性能新牌号、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方面解决问题。

美国Goodyear公司,韩国锦湖公司,德国朗盛公司均推出了支化顺丁橡胶新牌号。2013年10月朗盛正式推出两款新的易加工型钕系顺丁橡胶(Nd-PBR)产品,以简化节油型轮胎等产品的生产。新产品为轮胎开发提供了更多选择。Buna Nd 22EZ和Buna Nd 24EZ不仅具备突出的高分子量,能够制造出具有出色低滚动阻力性能的轮胎,还因采用朗盛最新的橡胶改性技术而极易加工。

支化顺丁橡胶具有以下特点。1)聚合反应胶液的粘度低;2)釜内挂壁现象降低;3)支化后的顺丁胶冷流性降低;4)分子量分布变宽,包辊性能优异,混炼周期缩短;5)产品均匀性好,尺寸稳定性好;6)共混胶具有更好的耐屈挠性、回弹性和低温性能。合成工艺能耗低:搅拌电流低、缩短停产、清理釜和管线的周期;运输、包装、储存的成本降低;加工硫化过程中的不易变形,加工能耗降低,分子量低、支化程度高可以改善加工性,物理力学性能改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提高,降低分子量的同时增加支化度,可以兼顾力学强度和加工性。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镍系顺丁橡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发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催化体系,降低了生产能耗和成本,合成出了性能更为优异的顺丁橡胶品种。特别是支化顺丁橡胶催化体系的出现,被称为是顺丁橡胶改性的新突破。

中国专利CN 107793534A公开了一种顺丁橡胶的制备方法,通过对聚合物的支化改性,聚合反应胶液的动力粘度降低、釜内挂壁现象降低,支化后的顺丁胶冷流性降低,混炼周期缩短,加工能耗降低,产品均匀性好,尺寸稳定性好,分子量分布指数变宽,密炼包辊性能也更为优异。此类胶的生产能耗和加工能耗降低。

但是,现有技术中都存在硫化胶的撕裂强度差,耐屈挠性差,与天然橡胶相容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轮胎胎侧的改性顺丁橡胶的制备方法,硫化胶的撕裂强度提高,耐屈挠性提高明显,特别是分子侧链为聚异戊二烯与天然橡胶相容性好,能够与天然橡胶并用用于轮胎胎侧胶。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轮胎胎侧的改性顺丁橡胶的制备方法,在镍系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丁二烯与结构改性剂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所述结构改性剂为液体丁二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

其中:

所述结构改性剂与丁二烯的重量比为0.01~0.1: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7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