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浇板止水型预留孔洞伸缩式定型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63076.0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勇;赵忠华;刘强;王林明;李永刚;蔡建桢;陈彬;赵洋洋;樊建伟;侯宇;吴英昊;路赞赞;薛腾飞;郑永超;李忠建;肖佳伟;杨广鹏;贾莎莎;朱文武;刘羲;毛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李立娟 |
| 地址: | 100018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现浇板 止水 预留 孔洞 伸缩 定型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板止水型预留孔洞伸缩式定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模具主体中部预留孔洞中心处设有与现浇板底模固定连接的固定杆,模具主体由四个绕固定杆首尾连接的组合模块组成,相邻两所述组合模块滑动连接,模具主体一组对边上各设有一角钢伸缩器,两角钢伸缩器之间设置有角钢提梁,角钢提梁中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采用具有企口式止水结构的定型模具,有效提高预留孔洞的防渗性能,并能根据管道设计直径通过模具的伸缩结构自由调整预留孔洞尺寸,具有构造简单、制作方便、通用性强、周转性高、安装及拆卸简易快捷、强度高不变形等优点,简化了施工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模具材料及安拆工费,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现浇板止水型预留孔洞伸缩式定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安装施工给排水管道及卫生器具排水管在穿越现浇板处常规采用两种施工方法:
1、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第3.3.13条规定: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2、根据《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T01-26-2003)第1.4.3条规定,采取配合土建施工预留孔洞的方式,将预制好的模盒在绑扎钢筋前按标记固定牢,盒内塞入纸团等物,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有专人配合校对,看管模盒以免移位。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规范及设计中的具体做法多数未有详细说明,不同地区、不同的施工人员对规范理解的程度与角度也不尽相同,采取的施工做法混乱各异,导致上述两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种使用预埋套管的做法:实际设计与施工一般采用预埋刚性防水套管的方案,刚性防水套管制作费用高,现场安装工序复杂,安装速度慢,人工成本较高;套管定位不易控制准确,利用结构的梁柱位置进行套管预埋定位极易存在偏差,且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套管位移现象,给后续管道安装造成返工处理的质量缺陷及成本损失;规范要求套管顶部高出装饰地面20~50mm,而实际施工时套管顶部往往与楼板面相平,达不到防水防渗性能;塑料套管与混凝土粘结性差,没有相容性,接触面易渗漏,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不易填实,影响施工质量。
第二种预留孔洞的做法:这种做法比较常见,在结构施工阶段采用木盒、钢筒或PVC管材等预埋件在现浇板中预留孔洞,待管道安装后予以封堵。因预埋件均为直壁式结构,预留孔洞断面垂直,管道安装后封堵混凝土时,二次浇筑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在封堵混凝土与现浇板间易出现渗漏,后期渗水难以有效进行防水处理,存在质量缺陷;木盒及钢筒预埋件制作时,因预留孔洞尺寸不一致难以重复通用,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较高;采用PVC管材作为预埋件时,往往将管材直接置于现浇板内不再取出,材料一次性使用成本高,PVC管材同样存在着与混凝土粘结性差,接触面易渗漏的问题,形成质量隐患。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现浇板止水型预留孔洞伸缩式定型模具,能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现浇板止水型预留孔洞伸缩式定型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中部预留孔洞中心处设有与现浇板底模固定连接的固定杆,所述模具主体由四个绕固定杆首尾连接的组合模块组成,相邻两所述组合模块滑动连接,所述模具主体一组对边上各设有一角钢伸缩器,两所述角钢伸缩器之间设置有角钢提梁,所述角钢提梁中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3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
- 下一篇:自润滑复合耐磨管道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