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造棉帽带的轧染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2204.X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唐三湘;沈晓晓;龚旭波;程兴来;唐青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38 | 分类号: | D06P1/38;D06P1/44;D06P1/673;D06P3/66;D06B3/18;D06C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95 | 代理人: | 赵越剑 |
地址: | 32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棉 前处理 帽带 轧染 色差 浸轧固色液 后处理 废水排放 烘干定型 节能减排 汽蒸发色 柔软处理 生产效率 工艺流程 预定型 染色 浸轧 染液 洗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造棉帽带的轧染工艺,包括(1)前处理、(2)前处理预定型、(3)浸轧染液、(5)浸轧固色液、(6)汽蒸发色、(7)后处理洗涤、(8)柔软处理、(9)烘干定型等步骤。本发明具有透染性好,染色时间短,产生色差的情况少,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废水排放少,节能减排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染色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造棉帽带的轧染工艺。
背景技术
人造棉帽带(或称人造棉织带)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耐光性与棉接近等优点,被普遍用于织带家纺、装饰领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于人造棉(黏胶)有特殊的皮芯结构,染色较困难,通常使用浸染的染色方法。该工艺具有工艺流程长,染色人工投入大、废水排放多等问题。
目前,基本所有的企业染人造棉帽带均采用活性染料或直接染料染色,使用相应的一浴两步法进行染色。该染色方法具有透染的优点,但也存在染色时间长、工艺流程长,人工投入大,能源、废水排放多直接染料染色不环保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棉帽带的轧染工艺,采用连续式轧染的方式,具有透染性好,染色时间短,产生色差的情况少,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废水排放少,节能减排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造棉帽带的轧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人造棉帽带浸轧前处理液,前处理液温度90-98℃,轧余率为70-80%;然后热水洗;前处理目的是去除人造棉织带织造过程中添加的浆料,提高白坯的染前白度适应染色生产。
(2)前处理预定型:对步骤(1)处理后的人造棉帽带进行预定型,预定型温度110±5℃,时间2-3min。
(3)浸轧染液:浸轧染液,轧余率:65%-70%;染液配方为:染料0-80g/L,螯合分散剂1-2g/L,元明粉0-150g/L,渗透剂0-5g/L。织物的轧余率越大,织物携带的染料量越多,染得的颜色越深。但轧余率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泳移的趋向越大,表面浮色增大,不易于洗涤;此外,轧余率越大预烘后织带的含水率仍较高,汽蒸固色时染料水解程度增大,导致得色量变小,在轧余率为65%-70%条件下表现优,故综合选择轧余率为65%-70%。
染液有色配方为:染料1-80g/L,螯合分散剂1-2g/L,元明粉5-150g/L,渗透剂0-3g/L。染液白色配方为:螯合分散剂1-2g/L,渗透剂1-5g/L。
(4)预烘:温度100±5℃,时间3-5min;使得染液均匀分布在织带表面。
(5)浸轧固色液:浸轧固色液,轧余率:70%-80%;固色液为浓度5-30g/L的纯碱溶液;固色碱剂的选择:液体碱或复合碱碱性过强,固色液的PH值不容易控制,易超出固色最佳PH值,故选择纯碱固色。碱剂的用量跟颜色深浅有关,颜色越深需要碱剂的用量越大。碱剂的加入一方面促进纤维素纤维羟基离子化,加速染料与纤维的反应,固色;另一方面随着碱剂用量加大染料水解速率加快,使得织带匀染性和透染性变差,故碱剂用量在5-30g/l根据颜色浓度不同进行调整。
(6)汽蒸发色:采用100-110℃饱和蒸汽使得染料在人造棉织带内部进行扩散并固着,时间2-5min;
(7)后处理洗涤:室温自来水冲淋带面,然后高温皂洗,接着热水洗;采用冷水冲淋,高温皂洗的方式去除表面未反应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染品的色牢度品质。
(8)柔软处理:进入柔软剂溶液中柔软处理;
(9)烘干定型。
活性染料染人造棉一般采取4种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22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