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盘形多间隙灭弧防雷装置的组合型避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60902.6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7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草;常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微创元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4/16 | 分类号: | H01T4/16;H01T1/10;H01T4/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盘形多 间隙 防雷 装置 组合 避雷器 | ||
1.一种基于盘形多间隙灭弧防雷装置的组合型避雷器,
包括绝缘支撑棒(A)、上连接金具(B)、下连接金具(C),上球形电极(D1),下球形电极(D2)和盘形多间隙灭弧防雷装置(E);所述的绝缘支撑棒(A)由玻璃钢或环氧管加工而成;其位置和连接关系是:
在绝缘支撑棒(A)上部设置上连接金具(B),在绝缘支撑棒(A)下部设置下连接金具(C),上球形电极(D1)与上连接金具(B)连接,下球形电极(D2)与下连接金具(C)连接,在上连接金具(B)和下连接金具(C)之间依次串联有第1、2、……N的盘形多间隙灭弧防雷装置(E),N是自然数,1≤N≤8;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盘形多间隙灭弧防雷装置(E)包括主间隙球形电极(10)、双半球T型陶瓷放电管(20)、外间隙球形电极(30)、内绝缘层(40)和外绝缘层(50);
其位置和连接关系是:
由6-10个双半球T型陶瓷放电管(20)串接组成灭弧间隙串(a),呈小段弧形;
由6-8个灭弧间隙串(a)和5-7个外间隙球形电极(30)依次交错串接组成一大圆弧间隙(b),在大圆弧间隙(b)首尾分别连接有主间隙球形电极(10)的主间隙上球形电极(11)和主间隙下球形电极(12);
在大圆弧间隙(b)外均匀包裹有内绝缘层(40);
在内绝缘层(40)外包裹有外绝缘层(50);
所述的主间隙球形电极(10)包括主间隙上球形电极(11)和主间隙下球形电极(12);
主间隙上球形电极(11)和主间隙下球形电极(12)均是一种由不锈钢加工而成的球形导体,球形直径在15~25mm;
主间隙上球形电极(11)和主间隙下球形电极(12)分别连接于大圆弧间隙(b)首、尾端,其作用是放电的输入、输出端;
所述的双半球T型陶瓷放电管(20)包括T型陶瓷管(21)、石墨半球电极(22)和金属半球电极(23);
所述的T型陶瓷管(21)包括左、右连通的空心圆筒(212)和半球形空腔(211),
在半球形空腔(211)的上下空腔内分别设置有石墨半球电极(22)和金属半球电极(23);
半球形空腔(211)的直径15~19mm,厚度9~13mm;空心圆筒(212)的内外直径分别是2.4~5mm,5.6~9mm;
所述的石墨半球电极(22)的半径为4~6mm;
所述的金属半球电极(23)的半径为4~6mm;
若干个双半球T型陶瓷放电管(20)首尾相接组成灭弧间隙串(a),其作用是将电弧粉碎熄灭;
所述的外间隙球形电极(30)包括左球形电极(31)和右球形电极(32),左球形电极(31)和右球形电极(32)均是一种不锈钢加工而成的球形导体,球形直径在15~25mm,外间隙球形电极(30)在两个灭弧间隙串(a)之间;
所述的内绝缘层(40)是一种耐电弧和高温的增强尼龙包裹层;
所述的外绝缘层(50)是一种硅橡胶包裹层,呈轮毂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微创元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微创元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09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避雷火花间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内燃机用的火花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