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秧苗育秧盘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7962.2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9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符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县富民小型插秧机制造厂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22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秧苗 育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秧苗育秧盘,主盘体和多条纵向隔条组合构成秧苗育秧盘;主盘体四边围有边壁,主盘体的盘底凸起有多排等间距的横向隔条,横向隔条与主盘体的长边边壁连接构成主盘体框架;所述纵向隔条设有和横向隔条的排布相适应的向下开口的一组插口,插口的深度与横向隔条的高度相配合;纵向隔条通过插口与横向隔条可拆式插接而分割主盘体,在主盘体内构成纵横排列的钵;所述横向隔条和纵向隔条的高度小于边壁的高度。本发明内部采用灌溉通道用于浇水灌溉到秧苗根部;活动纵向隔条可改变钵碗的横向条数,而与不同的插秧机配套或适应不同的农艺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机械化插秧用秧苗育秧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秧苗育秧盘。
背景技术
用专用育秧盘将水稻秧苗培育成根下部成钵形秧苗的形态,根上部相互连接成毯的下钵上毯形式的钵形毯状秧苗,使其集钵状秧苗和毯状秧苗的特点和优点,将钵形秧苗按纵横排列有序的连成一片,便于插秧机有序取秧插秧使用。用这种秧苗机插可取秧均匀、伤根少、返青快,产量较常规可增加 5-10%。目前在国内已大规模推广。用于培育这种秧苗的专用育秧盘称为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这种育秧盘的结构形式是有边壁的长方形盘中由纵横的筋条将盘中分割成纵横排列的一组小的钵,纵横分隔筋条的高度低于盘周边边壁的高度,为使每个钵内的充分保持水分,在每个钵中间底部有一小孔。
目前应用中的这种形式的秧盘都有一些共同的不足 :1)、在实际应用的水稻插秧机中,通常不同的机型或不同的种植模式采取不同的横向取秧次数,因而对秧毯横向的秧苗钵数要求不同,目前应用的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的横向被分割的条数是固定的,一种秧盘只能育成一种横向钵苗数的钵形毯状秧苗。这样,为了适应不同的插秧机型或不同的种植模式,就需要备用不同条数的育秧盘,使育秧盘种类增加、通用性差、难于管理,生产成本增加 ;2)、由于钵形毯状秧苗育秧盘的下部被纵横分隔筋条峰割成相对独立的钵碗,相互之 间的透水性受到影响,供水不足的情况下秧苗易产生生长不均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秧苗育秧盘,包括 矩形的主盘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盘体和多条纵向隔条组合构成秧苗育秧盘 ;主盘体四 边围有边壁,主盘体的盘底凸起有多排等间距的横向隔条,横向隔条与主盘体的长边边壁 连接构成主盘体框架 ;所述纵向隔条设有和横向隔条的排布相适应的向下开口的一组插 口,插口的深度与横向隔条的高度相配合 ;纵向隔条通过插口与横向隔条可拆式插接而分 割主盘体,在主盘体内构成纵横排列的钵 ;所述横向隔条和纵向隔条的高度小于边壁的高 度 ;所述长边边壁和横向隔条内设有连通的灌水通路,所述长边边壁中的灌水通路设有进 水口,所述横向隔条每条都设有一组均匀分布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在横向隔条长度方向 上的分布密度大于纵向隔条在横向隔条长度方向上的最大分布密度。
本发明针对不同的插秧机及育秧方式,可调节纵向隔条的数量以及纵向隔条的间距,在育秧盘上组装不同数量的纵向隔条,能够育成不同横向钵苗数的钵形毯状秧苗,使得同一副育秧盘可以配套不同的插秧机及不同的育秧方式的育秧要求,改善育秧盘的供水条件,使每钵秧苗的生长均匀。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主盘体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的纵向隔条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的主盘体内部灌水通道示意图。
图 4 为本发明的主盘体安装了纵向隔条后的示意图。
图 5 为本发明在实施育秧灌溉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
一种秧苗育秧盘,包括矩形的主盘体 1,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盘体 1 和多条纵向隔条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县富民小型插秧机制造厂,未经湘潭县富民小型插秧机制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7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