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节装置、天线及通信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57810.2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0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向良洪;赵虎;段方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3/32 | 分类号: | H01Q3/32;H01Q1/24;H01Q1/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装置 天线 通信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的调节装置不仅能够远程控制并调节天线的电下倾角,还可以实时获取天线工程参数,包括获取单元,存储单元,处理单元,其中,处理单元分别与获取单元、存储单元电连接。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天线位置信息的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信号中的天线位置信息处理获得天线的经纬度或者天线的方位角。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天线的经纬度或者所述天线的方位角。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远程控制单元的指令读写存储单元内的天线的经纬度或者天线的方位角。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远程控制单元的指令调节天线的电下倾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调节装置、天线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天线的电调装置只能远程获取或调节天线的电下倾角,而无法获取天线工程参数,又可以称为天线姿态参数,如方位角,经纬度,安装高度,天线的机械下倾角等,现有技术通常通过人工测量的方法获取。
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人工测量误差大,测量数据不准确。另外,天线安装后,天线工程参数不能实时进行测量并更新,由于大风载,强振动等环境条件下,天线的方位角、机械下倾角等天线工程参数会被动改变,从而影响该天线所在的通信网络的网络覆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的调节装置不仅能够远程控制并调节天线的电下倾角,还可以实时获取天线工程参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包括获取单元,存储单元,处理单元,其中,处理单元分别与获取单元、存储单元电连接。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天线位置信息的信号,其中,所述天线位置信息为能够经过处理、运算得到天线位置的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信号中的天线位置信息处理获得天线的经纬度或者天线的方位角。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天线的经纬度或者所述天线的方位角。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远程控制单元的指令读写存储单元内的天线的经纬度或者天线的方位角。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远程控制单元的指令调节天线的电下倾角。
可见,通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通过将天线电下倾角的调节和天线工程参数的获取集成在一起处理,该装置不仅可以调节天线的电下倾角,还可以实时获取天线工程参数中的经纬度和方位角,一个装置集成了两种功能,节约了调节装置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用于发送指令控制调节处理单元,示例的,控制处理单元读写存储单元,再如,控制处理单元调节天线下倾角等等。
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单元40为GPS天线,用GPS天线获取天线的卫星信号,处理单元根据GPS天线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处理得到该天线的经纬度以及方位角,示例的,该处理单元可以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如星卡。当然,获取单元还可以是其他装置,如北斗定位的相关装置,处理单元可以是北斗定位装置或芯片,此处仅为示例,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包括有源器件。示例的,有源器件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NS接收机,放大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一种或者多种。本申请所述的有源器件为除了输入信号外,还必须要有外加电源才可以正常工作的器件,包括不限于此处示例的有源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有源器件容易毁坏,从而,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将有源器件集中在一个处理单元中,当有源器件需要更换时,只需要更换处理单元就好,而不需要更换整个调节装置,可以大大节约更换成本。
当处理单元20包括上述的加速度传感器时,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获得所述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和/或所述天线的海拔高度。从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100还可以获得天线工程参数中的天线机械下倾角和/或天线的海拔高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通过可插拔射频连接器分别与获取单元、存储单元电连接,以便于对处理单元单独更换。本申请所述的可插拔连接包括直接插入或者拔出连接方式,或者旋拧的方式旋入连接或者旋出断开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7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