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组装式厌氧发酵塔装置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4947.2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6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昌盛;付青;樊月婷;赵少延;杨光;王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宋俊华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塔 罐体 模块组装式 厌氧发酵 有机废水 三相分离器 废水处理装置 污水处理技术 抗冲击负荷 运行成本 出水管 进水管 排放量 厌氧 | ||
1.模块组装式厌氧发酵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酵塔罐体,所述的发酵塔罐体由下至上包括第一组模块、第二组模块、第三组模块;所述第一组模块由发酵塔罐体罐壁、一个下部锥形加宽的圆柱形导流组件、一个中心空心锥形导流组件组成;所述第二组模块由发酵塔罐体罐壁、一个圆柱形导流组件、一个环形空心锥形导流组件组成或由发酵塔罐体罐壁、一个圆柱形导流组件和一个环形空心锥形导流组件、一个圆柱形导流组件和一个中心空心锥形导流组件、一个圆柱形导流组件和一个环形空心锥形导流组件组成;所述的第三组模块由发酵塔罐体罐壁、一个圆柱形导流组件、一个中心空心锥形导流组件组成;
进水管,其与发酵塔罐体的底部相连;
三相分离器,其与发酵塔罐体的顶部相连;
出水管,其与三相分离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空心锥形导流组件的向下倾斜的锥形斜板与发酵塔罐体内壁相连形成环形气体收集间且平面夹角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空心锥形导流组件的两个向下倾斜的锥形斜板相连接形成中心气体收集间且平面夹角为12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收集间的上部分别与集气管的一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管上设置有阀门且另一端与纵向气体收集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气体收集管上方与总排气管相连,下方设置有压缩机并与气体回流管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回流管与填充空间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相分离器上端连接集气管一端和出水管,所述的集气管另一端连接总排气管。
9.导流组件的模块组装式厌氧发酵塔装置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废水通过与罐体底部连通的进水管进入罐体第一组模块,废水在继续升流的同时沿下部锥形加宽的圆柱形导流组件内部循环流动,部分废水继续升流流进入第二组模块;其中,第一组模块下部锥形加宽的圆型导流组件内的泥水混合液发生厌氧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进入由第一组模块中心锥形导流组件组成的中心气体收集间,通过集气管进入纵向气体收集管,少量气体进入气体回流管传输进入罐体内部底层的填充空间中的污泥床,多余气体由总排气管排出罐体回收利用;
第二步,废水升流运动进入第二组模块,废水在继续升流的同时沿环形空心锥形导流组件下方的圆柱形导流组件与罐体内壁形成的夹层循环流动或/和中心锥形导流组件下方的圆柱形导流组件内部循环流动,部分废水继续升流进入第三组模块;其中,第二组模块产生的气体进入第二组模块的环形气体收集间或环形气体收集间和中心气体收集间,通过集气管进入纵向气体收集管,少量气体进入气体回流管传输进入罐体内部底层的污泥床,多余气体由总排气管排出罐体回收利用;
第三步,废水升流运动进入第三组模块,废水在继续升流的同时沿圆柱形导流组件内部循环流动,第三模块所产生的气体进入由第三模块的中心气体收集间,通过集气管进入纵向气体收集管,少量气体进入气体回流管传输进入罐体内部底层的污泥床,多余气体由总排气管排出罐体回收利用;
第四步,最终泥水混合液进入三相分离器实现固液分离,废水(出水COD:≤1200mg/L,COD去除率:≥85%)通过反应器出水管流出,三相分离器产生的气体通过集气管进入总排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494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