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WQAR数据分流的负载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2066.7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2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俞力玲;钟民主;齐可欣;孙华波;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译码 集群 数据分流 预设 分流 负载上限 服务端 备份 负载均衡系统 负载系统 工作负载 可扩展性 满载状态 数据文件 译码处理 译码软件 暂停发送 接收机 可用性 限时 崩溃 均衡 开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QAR数据分流的负载均衡系统及方法,根据WQAR数据的分流请求,通过备份分流服务端均衡译码集群中每台译码机的工作负载,当译码集群内所有译码机都达到负载上限时,暂停发送WQAR数据文件,直至某台译码机负载小于设定的负载上限,将负载小于设定的负载上限的译码机地址发送给有分流请求的接收机,降低了译码机中译码软件由于存在大量待译文件而导致崩溃的几率;当译码集群处于满载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时,备份分流服务端开放预设数量的译码机,将WQAR数据分流至新开放的预设数量的译码机,并进行译码处理,提高译码集群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WQAR数据分流的负载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飞行品控监测是国际上公认的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得到世界民航业的普遍认可,因此对QAR(Quick access recorder)数据的监控与分析是保证飞机的安全运行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基于无线网WQAR(Wireless Quick Access Recorder无线快速存取记录器)数据由各个运输航空公司进行采集,之后通过直接、间接两种方式传至民航飞行品质监控基站进行接收、译码、监控及分析,由于各个运输航空公司每天产生的WQAR数据量很大,如果不能对大量的WQAR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流和负载均衡处理,很容易导致译码机软件崩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WQAR数据分流的负载系统及方法,克服了由于处理数据量大译码软件易崩溃的不足,提高译码集群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WQAR数据分流的负载均衡系统,包括:WQAR数据接收机组、备份分流服务端及译码集群,其中,所述WQAR数据接收机组接收WQAR数据,根据所述WQAR数据生成分流请求并发送;所述备份分流服务端接收所述分流请求,根据所述译码集群的负载状态分配分流地址,发送所述分流地址;所述WQAR数据接收机组接收所述分流地址,根据所述分流地址发送所述WQAR数据;所述译码集群接收所述WQAR数据接收机组分流发送的WQAR数据,对分流的WQAR数据进行译码处理。
优选地,所述WQAR数据接收机组包括多个接收机,各所述接收机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监控所述WQAR数据的接收目录,当监测到新接收的WQAR数据时,发送所述分流请求。
优选地,所述译码集群包括多个译码机,各所述译码机上分别安装有第二客户端,所述第二客户端监控所述WQAR数据的待译目录,当监测到所述待译目录的文件数量变化时,将所述译码机当前的待译文件数量发送至所述备份分流服务端。
优选地,所述备份分流服务端中存储有各所述译码机的负载上限,所述备份分流服务端接收所述分流请求,根据多个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的各译码机当前的待译文件数量及所述负载上限,判断所述译码集群是否满载;当所述译码集群不满载时,将所述译码集群中负载最小的译码机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有分流请求的接收机。
优选地,当所述译码集群满载时,所述备份分流服务端暂停分流,直至有译码机负载小于设定的负载上限时,将所述负载小于设定的负载上限的译码机地址发送给有分流请求的接收机。
优选地,所述备份分流服务端判断所述译码集群处于满载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若所述译码集群处于满载状态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所述备份分流服务端开放预设数量的译码机,将所述WQAR数据分流至新开放的所述预设数量的译码机,并进行译码处理。
优选地,所述译码机接收到分流的WQAR数据后进行译码,并将译码后的WQAR数据按预设时间段的备份。
优选地,所述的WQAR数据分流的负载均衡系统,还包括:备份储存器,用于将WQAR数据接收机组分流发送的WQAR数据进行备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20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