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摩擦耗能纵梁的喷混-钢架整体让变初支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51337.7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9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发;田鲁鲁;殷洪波;杨进京;丁文云;杜建军;徐涛;张海波;陶伟明;杨翔;罗云飞;罗胜利;刘正初;赵海燕;李贵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11/28;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2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摩擦 耗能 钢架 整体 让变初支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摩擦耗能纵梁的喷混-钢架整体让变初支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摩擦耗能纵梁的喷混-钢架整体让变初支结构,包括钢架(1)、摩擦耗能纵梁(2)、喷射混凝土(3)、钢筋网片(14)、纵向螺纹钢筋(9)和环向螺纹钢筋(10),所述钢架(1)由型钢冷弯而成,所述摩擦耗能纵梁(2)由采用槽钢制作的上承载件(4)和下承载件(5)构成,上承载件(4)的翼板上设置螺栓孔(6),下承载件(5)的翼板上设置条状滑槽(7),上承载件(4)和下承载件(5)间通过高强螺栓(8)连接,上承载件(4)和下承载件(5)的腹板上预留螺栓孔(6),以便与钢架(1)通过螺栓连接;两榀钢架(1)间的喷射混凝土(3)内增设纵向螺纹钢筋(9)和环向螺纹钢筋(10),纵向螺纹钢筋(9)和环向螺纹钢筋(10)交叉处绑扎,纵向螺纹钢筋(9)两端焊接在钢架(1)上,环向螺纹钢筋(10)两端焊接在摩擦耗能纵梁的上承载件(4)和下承载件(5)上;
施工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
1)、钢架(1)及摩擦耗能纵梁(2)制作:按隧道设计尺寸冷弯型钢制作钢架(1),上承载件(4)的翼板上设置螺栓孔(6),下承载件(5)的翼板上设置条状滑槽(7),上承载件(4)和下承载件(5)间通过高强螺栓(8)连接组装成摩擦耗能纵梁(2),上承载件(4)和下承载件(5)上开设螺栓孔(6),以便与钢架(1)接头通过高强螺栓(8)连接,并在洞外进行试拼和检验;
2)、隧道上台阶(15)开挖完成后,初喷喷射混凝土(3),架立钢架(1)前先清除摩擦耗能纵梁(2)安装位置的虚渣及杂物,将摩擦耗能纵梁(2)置于牢固的基础上,上台阶钢架(1)与摩擦耗能纵梁(2)的上承载件(4)通过高强螺栓(8)连接,摩擦耗能纵梁(2)间通过连接板(13)焊接在一起,形成纵向贯通梁,钢筋网片(14)搭焊在两侧钢架(1)靠围岩侧翼缘的内侧;
3)、安装纵向螺纹钢筋(9)和环向螺纹钢筋(10),纵向螺纹钢筋(9)两端焊接在钢架(1)上,环向螺纹钢筋(10)两端焊接在摩擦耗能纵梁的上承载件(4)和下承载件(5)上;
4)、复喷喷射混凝土(3),复喷混凝土时,摩擦耗能纵梁(2)处应预留暂不喷混凝土,其余部位喷射混凝土覆盖,喷射混凝土(3)应落底填满上承载件(4)的表面,以便充分传递压力;
5)、开挖下台阶(16),初喷喷射混凝土(3)后架立下台阶钢架(1),钢架(1)与摩擦耗能纵梁(2)的下承载件(5)通过高强螺栓(8)连接;
6)、同步骤3)安装纵向螺纹钢筋(9)和环向螺纹钢筋(10),同步骤4)复喷喷射混凝土(3),注意喷射混凝土时应避免覆盖摩擦耗能纵梁(2);
7)、监测围岩变形稳定后,通过紧固隧道内侧条状滑槽(7)上的高强螺栓(8)和摩擦耗能纵梁(2)内注速凝膨胀混凝土以锁定变形;
8)、围岩变形稳定或让变装置闭合后,将预留部位喷满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摩擦耗能纵梁的喷混-钢架整体让变初支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1)为不同型号型钢钢架或钢筋制作的格栅钢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摩擦耗能纵梁的喷混-钢架整体让变初支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载件(5)翼板上的条状滑槽(7)边缘设置增阻锯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摩擦耗能纵梁的喷混-钢架整体让变初支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件(4)反向放置,并与下承载件(5)构成摩擦耗能纵梁(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摩擦耗能纵梁的喷混-钢架整体让变初支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榀钢架(1)间设置的纵向螺纹钢筋(9)和环向螺纹钢筋(10),其纵向和环向最小配筋率均不小于0 .2%,双向全部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小于0 .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摩擦耗能纵梁的喷混-钢架整体让变初支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件(4)和下承载件(5)采用同型号槽钢,两者翼板错开交叠构成摩擦耗能纵梁(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13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