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电池组开路故障的在线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51002.5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力;荣新智;王涛;邓冠;沈立胜;聂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4 | 分类号: | G01R31/54;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王海权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开路 故障 在线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开路故障的在线检测方法,属于电路检测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装置到达预定时间发出测试命令,检测程序运行;蓄电池异常程序:装置故障程序:检测开始程序运行,检测电压≥210V,电流=0A,立即停止测试,则判断结果为装置异常,并向后台发出装置故障告警;第二延时:系统启动检测时同时启动第二延时继电器,第二延时继电器接点直接接于ZJ2控制回路中,若出现系统异常无法控制负载断开时,则继电器直接动作断开负载,以防止装置死机等异常导致蓄电池长期放电或过热。采用本发明仪器检测时,给蓄电池带实际负载,可准确判断蓄电池是否具备带负荷能力,检测周期可任意设置;工作时间短,无需工作人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组开路故障的在线检测方法,电路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运行中的蓄电池组一旦出现开路,在交流电失电或其它事故状态下,供电系统的备用电源将面临瘫痪,造成设备停运及其它重大运行事故。近年随着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电力系统的广泛使用,由蓄电池故障而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造成着火、全站停电。串联蓄电池运行的蓄电池组,由于个体差异及健康状态不一致,导致在同样的放电和充电电流下,电池电压不一致,难免出现个别电池性能下降,导致蓄电池开路故障,而单只蓄电池决定整组蓄电池性能。若此时出现交流故障或事故,必然会造成直流输出中断,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我们在提高电池性能,减少维护工作量的同时,如何快捷有效地检测出蓄电池开路故障,并提前预警已成为电池运行管理的新问题。目前除了核对性放电、测端电压内阻等常规维护检测手段外,并没有一种能在线检测蓄电池开路故障的的有效手段。
术语解释:
1、电力系统用蓄电池:蓄电池是电力电源系统中直流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直流供电电源主要担负着为电力系统中二次系统负载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确保继电保护、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蓄电池的稳定性和在放电过程中能提供给负载的实际容量对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蓄电池的内阻:蓄电池的内阻由欧姆极化(导体电阻)和电化学极化及浓差极化电阻三个部份组成。在充放电过程中电阻是变化的,充电过程内阻由大变小,反之内阻增加。
3、蓄电池开路:指蓄电池存在电路上的断路现象,完全不能带负荷的情况,是蓄电池运行中最严重的故障。
目前,使用常规检测手段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仪器测量不能准确判断蓄电池是否具备带负荷能力。因为蓄电池在运行中与充电机是并列运行的,而测量电压只能判断蓄电池的充电电压是否正常,而不能判断蓄电池本身是否存在问题。要判断蓄电池是否存在问题唯一的办法只有对蓄电池退出运行,使蓄电池带上负载或对蓄电池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
2)定期对蓄电池进行核对性充放电试验,不能做到在线,且有一定局限性。
根据《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要求:“正常运行中的蓄电池组,为了检验其实际容量,将蓄电池组脱离运行,以规定的放电电流进行恒流放电,并计算容量是否满足运行要求”。因此蓄电池只能离线做核对性放电试验。
核对性放电工作有时间限制,不能保证到下一个试验周期内蓄电池不会出现开路故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组开路故障的在线检测方法,针对目前仪器测量不能准确判断蓄电池是否具备带负荷能力,定期对蓄电池进行核对性充放电试验,不能做到在线,且有一定局限性,无法不能保证到下一个试验周期内蓄电池不会出现开路故障的缺陷。提出使用本装置,可定期(检测间隔可任意设置)在线检测蓄电池的带负载能力,可及时发现蓄电池开路、内阻异常、蓄电池容量降低等问题,可有效避免因蓄电池故障带来的设备停运及其它重大运行事故的发生。通过产品的智能控制,实现在线定期对蓄电池的性能进行快速检测,可有效避免因蓄电池故障带来的设备停运及其它重大运行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1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