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湿发热经编割绒面料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0465.X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陶聪;陶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华绰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1/04 | 分类号: | D04B21/04;D06C7/02;D06P1/16;D06P3/85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李伊飏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编 吸湿 面料 割绒 发热 涤纶弹丝 面料生产 粘胶纤维 竹原纤维 加捻 纤维 化学反应 湿气 穿着舒适度 人体运动 透气性能 脱水开幅 纤维内部 经编机 重量比 染色 打卷 放热 烘干 坯检 生产工艺 定型 成型 衣物 衣服 吸收 加工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湿发热经编割绒面料生产工艺,吸湿发热经编割绒面料中包含有重量比为50~65%的83dtex/72f的涤纶弹丝、30~45%的EKS纤维、60~70%的竹原纤维以及45~60%的粘胶纤维,吸湿发热经编割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经过HKS3经编机对经编加捻成型后的面料进行定型,再将面料进行坯检、染色、脱水开幅、烘干、割绒以及最后的打卷加工。本发明通过由涤纶弹丝、EKS纤维、竹原纤维以及粘胶纤维的经编加捻形成的面料具有高吸湿、发热以及良好的透气性能,能够吸收人体运动时产生的湿气,在纤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面料能够具有吸湿放热效果,使衣服内部的温度能够上升至2~4°,制作成衣物加强了穿着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面料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吸湿发热经编割绒面料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面料生产过程中分为针织、编织和非织造,其中针织又分为经编和纬编,经编是属于针织领域的一种纺织工艺,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形成的针织物称为经编织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断开发新型纺织材料和改善服装设计结构成为纺织品设计与发展的主要趋势,割绒是指将普通毛巾的毛圈进行剪割处理,使织物表面布满平整的绒毛,割绒毛巾可以双面都割绒,也可以单面割绒、另一面仍为毛圈,也可以局部割绒形成纹样绒圈共存,相互印衬,割绒毛巾的特点是柔软,使用舒适,比普通毛巾有更强的吸湿性和柔软度,而一般的经编割绒面料本身,不具有良好的透气吸湿放热效果,近年来,“轻、薄、暖”的服用新理念流行,通过自主产热方式实现保暖要求的自发热型面料的面世进一步提升了纺织新材料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吸湿发热经编割绒面料生产工艺,通过由涤纶弹丝、EKS纤维、竹原纤维以及粘胶纤维的经编加捻形成的面料具有高吸湿、发热以及良好的透气性能,能够吸收人体运动时产生的湿气,在纤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面料能够具有吸湿放热效果,使衣服内部的温度能够上升至2~4°,制作成衣物加强了穿着舒适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吸湿发热经编割绒面料生产工艺,所述吸湿发热经编割绒面料中包含有重量比为50~65%的83dtex/72f的涤纶弹丝、30~45%的EKS纤维、60~70%的竹原纤维以及45~60%的粘胶纤维,其吸湿发热经编割绒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机器参数:
选用HKS3经编机机型,机号为28针/25.4mm,工作幅宽为427cm(168”),其梳栉数为3;
B.工艺组织:
选取50~65%的83dtex/72f的涤纶弹丝、30~45%的EKS纤维、60~70%的竹原纤维以及45~60%的粘胶纤维作为原料,并分别依次按照GB1:1-0/3-4//;GB2:1-0/1-2//;GB3:1-0/2-4//;GB4:1-0/1-2//的垫纱方式进行垫纱排列;
C.穿纱:
GB1为满穿,整经根数为588根*8;
GB2为1穿6空,整经根数为84*8;
GB3为满穿,整经根数为588根*8;
GB4为1穿4空,整经根数为84*8;
D.送经量:
GB12180mm/rack;
GB21500mm/rack;
GB31350mm/rack;
GB42220mm/rac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华绰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华绰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04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