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硝氮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8900.5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3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宾;程学文;王珺;李海龙;莫馗;侯秀华;高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陈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硝氮 废水 处理 装置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硝氮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供水装置;与供水装置相连接的厌氧流化床反应器;与厌氧流化床反应器相连接的厌氧出水罐;以及与厌氧出水罐相连接的循环装置;厌氧流化床反应器设置有与供水装置相连接的第一进水口,以及与厌氧出水罐连接的第一出水口,厌氧出水罐设置有与第一出水口连接的第二进水口,与循环装置相连接的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三出水口,循环装置自清洗过滤器和循环泵,自清洗过滤器设置有第三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其中,第三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接,第四出水口经由循环泵与第一进水口相连接。通过在循环泵前设置自清洗过滤器,对固体杂质进行拦截,使处理装置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硝氮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硝氮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氮的污染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随着中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未来污水排放标准的提升,水中氮的去除成为水处理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如何经济、高效、安全地从水中去除硝酸盐氮,研发高效稳定的污水强化脱氮技术,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急需的技术需求。
当今污水处理面临高标准排放要求,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出水标准总氮含量(total nitrogen,TN)小于3mg/L而总磷含量(total phosphate,TP)小于0.18mg/L。目前常用于污水反硝化脱氮的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悬浮填料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等。活性污泥法污泥浓度低,不能处理高负荷污水,且污泥易膨胀、占地面积大、需要大规模沉淀设备、剩余污泥量大。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是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量密度接近于水的填料,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栖息地,将会提高反应器中生物量和生物种类,进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悬浮填料生物膜反硝化脱氮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脱氮效果好、操作简单等特点。该方法是让反硝化菌以生物膜的形式附着在反应器内的填料介质上。
缺氧流化床中填料介质在污水中不断运动,与污水混合均匀,效率远比固定床要高,是目前有机物负荷最高的缺氧反应器。填料介质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反应器效率越高;填料密度越小,流态化所需的升流速度越小,运行成本越低,因此众多学者大都倾向于小而轻质的物质作为缺氧流化床的填料。目前下向流反应器进水压力较大,不仅运行成本大幅增加,而且不利于运行维护;常规缺氧反硝化流化床处理装置的布水系统需要经常清洗,保持畅通,尤其当反应器超负荷运行时,极易发生滤料堵塞的现象,对进水分布及废水处理效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缺氧流化床需要定期进行反洗操作,以去除附着在填料表面较厚的生物膜,在气水联合反洗过程中会有大量小而轻质的填料流入循环管路,造成管道堵塞甚至损坏泵头,严重影响反应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硝氮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其应用,通过在循环泵前设置自清洗过滤器,对循环回厌氧流化床反应器的脱氮物流中的固体杂质(例如生物膜或填料)进行拦截,能够有效避免固体杂质堵塞循环管道或厌氧流化床反应器的布水系统,进而使处理装置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高硝氮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
供水装置;
与所述供水装置相连接的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与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器相连接的厌氧出水罐;以及
与所述厌氧出水罐相连接的循环装置;
所述厌氧流化床反应器设置有与所述供水装置相连接的第一进水口,以及与所述厌氧出水罐连接的第一出水口,
所述厌氧出水罐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口相连接的第二进水口,与所述循环装置相连接的第二出水口,以及第三出水口,
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自清洗过滤器和循环泵,所述自清洗过滤器设置有第三进水口和第四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接,所述第四出水口经由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89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