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炒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4447.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5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栓 | 申请(专利权)人: | 句容市下蜀镇窑业自立茶场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严晓彪;董建林 |
地址: | 2124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轮 摆杆 炒茶机构 炒茶装置 导料机构 筛分机构 搅拌板 炒锅 锅口 自动化操作 驱动 从上到下 控制装置 八字形 固定的 回收腔 转轮齿 倒料 抵接 腔口 制茶 轴杆 转轴 茶叶 回收 覆盖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炒茶装置,包括机架,从上到下,机架上依次设有筛分机构、导料机构和炒茶机构;筛分机构包括筛篓、摆杆和第一转轮;摆杆的中点接第一转轮的转轴,摆杆的两端与筛篓固定;炒茶机构包括炒锅和回收腔;炒锅通过与锅口固定的轴杆设于回收腔口,底部与第二转轮齿接,锅内设有搅拌板;导料机构包括一对倒料杆,顶部抵接,底部分别由第三转轮驱动,成八字形覆盖于锅口顶部;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搅拌板分别由控制装置驱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操作,缩短了茶叶的制作步骤,提高制茶效率,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炒茶装置,属于制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一种传统的饮料原料,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茶叶是以生采摘的生鲜茶树的嫩芽为原料,经过加工而成。茶叶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称为“东方饮料的皇帝”。经分析,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单宁、茶多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胡萝卜素、芳香油、酶、维生素 A 原、维生素 B、维生素 C、维生素 E、维生素 P 以及无机盐、微量 元素等 400 多种成分。所以茶叶功效广泛,如能清头目,醒精神,解烦渴,利小便,消食积,解 毒。可用于风热上犯,头晕目昏;暑热烦渴,或饮酒过度;多睡好眠,神疲体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肿尿少;油腻食积,消化不良;湿热腹泻、痢疾。
目前茶叶的加工大多为按步骤分段加工,步骤多,效率低,损耗大,耗时长,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缩短制茶步骤,提高制茶效率的炒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炒茶装置,包括机架,从上到下,机架上依次设有筛分机构、导料机构和炒茶机构;
所述筛分机构包括筛篓、摆杆和第一转轮;摆杆的中点接第一转轮的转轴,摆杆的两端与筛篓固定;
所述炒茶机构包括炒锅和回收腔;炒锅通过与锅口固定的轴杆设于回收腔口,底部与第二转轮齿接,锅内设有搅拌板;
所述导料机构包括一对倒料杆,顶部抵接,底部分别由第三转轮驱动,成八字形覆盖于锅口顶部;
所述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搅拌板分别由控制装置驱动。
上述搅拌板内设有热电阻丝,由控制装置驱动。
上述回收腔底部设有碎茶篓或装茶篓。
上述回收腔口与八字形倒料杆构成“凹”型碎料回收口。
上述八字形倒料杆的投影面积大于炒锅的投影面积。
上述炒锅的锅底呈空腔结构,便于茶叶的热传递,使得锅体整体温度平均。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炒茶装置,由筛分机构、导料机构和炒茶机构将筛分和炒茶两步骤相结合,实现功能的衔接;通过导料机构起到导流细碎茶叶的作用,同时防止翻炒中的茶叶溅出,可落回炒锅中,降低损耗;通过内置热电阻丝的搅拌板,与茶叶的随动性接触,保证翻炒的加热效果,同时,通过中空的炒锅锅底,使得炒锅内的茶叶均匀热传递,防止局部温度高温。
本发明的一种炒茶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操作,缩短了茶叶的制作步骤,提高制茶效率,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炒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第一转轮,2、摆杆,3、筛篓,4、第三转轮,5、倒料杆,6、轴杆,7、第二转轮,8、炒锅,9、搅拌板,10、回收腔,11、茶篓,12、机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句容市下蜀镇窑业自立茶场,未经句容市下蜀镇窑业自立茶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44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茶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浓香型茶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