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区域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2246.7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3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易杨;聂金峰;龙霏;周保荣;林城;姚文峰;苗璐;李鸿鑫;郭知非;黄东启;王彤;苏祥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6 | 分类号: | H02J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动态 无功 补偿 设备 配置 区域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确定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区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待研究电网的系统仿真模型;其中,所述系统仿真模型包括:M个待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候选站点和N个故障;
对所述候选站点进行静态稳定仿真计算,得到所述候选站点在静态稳定维度下的第一电压薄弱程度指标;其中,对任意一个候选站点进行无功扰动;根据任意一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后的无功功率的变化量以及母线的电压的变化量,计算任意一个候选站点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因子;根据任意一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前系统交换的有功功率、系统交换的无功功率、母线的电压值以及所述电压无功灵敏度因子,计算任意一个候选站点的系统支撑强度指标;根据任意两个相邻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后的母线的电压的变化量,计算任意两个相邻候选站点的影响因子;根据所述系统支撑强度指标和所述任意两个相邻候选站点的影响因子,计算所述候选站点的第一电压薄弱程度指标;
对所述候选站点进行暂态稳定仿真计算,得到所述候选站点在暂态稳定维度下的第二电压薄弱程度指标;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薄弱程度指标和所述第二电压薄弱程度指标,计算所述候选站点的综合电压薄弱程度指标;
对所述综合电压薄弱程度指标进行高低排序,确定各个候选站点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先后顺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区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任意一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后的无功功率的变化量以及母线的电压的变化量,计算任意一个候选站点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因子,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第i个候选站点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因子;
其中,ΔUi为第i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后母线的电压的变化量;ΔQi为第i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后无功功率的变化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区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任意一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前系统交换的有功功率、系统交换的无功功率、母线的电压值以及所述电压无功灵敏度因子,计算任意一个候选站点的系统支撑强度指标,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第i个候选站点的系统支撑强度指标;
其中,PN为第i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前系统交换的有功功率;QN为第i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前系统交换的无功功率;UN为第i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前母线的电压值,为第i个候选站点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因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区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任意两个相邻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后的母线的电压的变化量,计算任意两个相邻候选站点的影响因子,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MIIFji=ΔUj/ΔUi,计算第i个候选站点对第j个候选站点的影响因子;
其中,ΔUj为第j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后母线的电压的变化量,ΔUi为与第j个候选站点相邻的第i个候选站点发生无功扰动后母线的电压的变化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区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系统支撑强度指标和所述任意两个相邻候选站点的影响因子,计算所述候选站点的第一电压薄弱程度指标,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第i个候选站点的第一电压薄弱程度指标;其中,MIIFji为第i个候选站点对第j个候选站点的影响因子,STi为第i个候选站点的系统支撑强度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22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