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1985.4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7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孟燕;余广彬;赵晶;朱晓虹;田梦;陈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企管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B09C1/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兴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8 | 代理人: | 易敏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具体修复过程如下:用挖土机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挖起,然后在挖起的土壤底部铺设一层改性小麦秸秆;将氨基‑巯基化海藻处理剂与挖起的部分重金属污染土壤混合拌匀,然后将拌匀的土壤铺在改性小麦秸秆表面;从剩余挖起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取部分土壤与沸石搅拌均匀,并将拌匀的土壤铺设在底层修复土壤层表面;将剩余挖起的所有重金属污染土壤全部与粉煤灰混合均匀,并将拌匀的土壤均匀铺设在中层土壤修复层的表面。本发明通过将待修复土壤分成三层,从上层到底层中的土壤处理剂的吸附能力越来越大,实现从上到下层层吸附能力升高,使得土壤中的中的重金属能够完全吸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领域,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土壤环境丽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土壤重金属已经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及作物的生产,并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近年来不断暴露的砷、铅和镉等重金属中毒事件表明,重金属已对部分地区人群健康构成严重的危害。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等元素。主要来自工矿企业废渣、废水、污泥、农药和烟尘大气沉降等。
现有的土壤修复剂主要是通过生物作用或者化学固化作用,固化后的重金属离子仍容易往底层土壤中迁移,造成二次污染的产生,同时现有的土壤修复剂直接与待修复土壤混合后进行吸附固定,由于在吸附固定前通过土壤调节剂处理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浸出,进而实现吸附,但是由于土壤中的修复剂吸附能力相同,在上层重金属浸出后不能快速吸附时,会渗入下层土壤中,由于下层土壤已经吸附一部分重金属离子,进而使得吸附能力降低,使得重金属离子不能完全吸附,不断向下浸出,造成底层土壤的污染,若全部使用吸附能力较高的修复剂则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通过将待修复土壤分成三层,从上层到底层中的土壤处理剂的吸附能力越来越大,实现从上到下层层吸附能力升高,使得上次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浸出后渗入下层土壤中,由于下层土壤中,下层土壤中的吸附剂在吸附重金属离子后仍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使得土壤中的中的重金属能够完全吸附,当有渗漏时通过改性小麦秸秆阻挡吸附,不仅能实现重金属离子的完全吸附,防止重金属离子向土壤下层浸出,同时只在下层使用较高吸附能力的吸附剂,降低成本,进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土壤中的修复剂吸附能力相同,在上层重金属浸出后不能快速吸附时,会渗入下层土壤中,由于下层土壤已经吸附一部分重金属离子,进而使得吸附能力降低,使得重金属离子不能完全吸附,不断向下浸出,造成底层土壤的污染,若全部使用吸附能力较高的修复剂则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改性小麦秸秆不仅能够实现对浸出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阻挡吸附,同时通过微生物作用可以分解,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分解后的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能够实现对重金属的固定。
本发明的氨基-巯基化海藻处理剂中含有大量的氨基和巯基,当pH调节溶液作用于土壤时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渗出,直接与氨基-巯基化海藻处理剂接触,然后通过与氨基或巯基之间的螯合吸附作用将重金属离子吸附除去,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铺设在最底层可以有效的对渗出的重金属进行吸附,并且该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具体修复过程如下:
第一步,用挖土机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挖起80cm,然后在挖起的土壤底部铺设一层改性小麦秸秆,改性小麦秸秆铺设至没有缝隙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企管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企管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19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