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的卷绕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4602.0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6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S·W·斯莱巴赫;K·M·肯尼;M·B·威滕伯格;E·G·德琼;C·S·格拉哈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苹果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2J5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鲍进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卷绕 外壳 | ||
本发明题为“电子设备的卷绕外壳”。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描述了用于电子设备的外壳,该外壳包括围绕该外壳周边的至少第一部分卷绕的非导电长丝以及围绕该外壳周边的至少第二部分卷绕的导电长丝。该非导电长丝和该导电长丝粘附到一起以形成该外壳。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平板电脑、智能电话、智能手表等各自通常包括包封和保护各种精细内部电子部件的外壳。外壳自身通常仅用作保护性壳体,具有用于保护内部部件免受损坏的刚性结构。便携式电子设备通常设计得小巧紧凑以增强便携性。然而,这通常导致在产品设计方面形成限制的尺寸约束,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电子部件需要装配在外壳内,以便每代后续产品能满足更新型、功能更先进的技术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卷绕外壳,该外壳由围绕外壳周边卷绕的导电长丝和非导电长丝并且粘附到一起以形成单一结构的一个或多个绕组形成。卷绕外壳不仅可保护内部电子部件,还可提供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内部电子部件提供的功能。提供另外的功能使得卷绕外壳不再需要某些内部电子部件,从而能够制造出更小的设备或者使便携式电子设备能够提供更多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子设备的外壳包括围绕外壳周边的至少第一部分卷绕的非导电长丝以及围绕外壳周边的至少第二部分卷绕的导电长丝,非导电长丝和导电长丝粘附到一起以形成外壳。
导电长丝可形成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被构造成生成磁通量以对外部设备无线充电或与磁通量相互作用以产生流过导电长丝的电流。导电长丝可包括导电芯和将导电长丝中相邻线匝的导电芯相互之间电绝缘的非导电套筒。导电长丝可形成被构造成产生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单个导体。导电长丝可包括实心导线。导电长丝可包括由导电套筒环绕的非导电芯。导电长丝可直接粘附到非导电长丝。在一些情况下,非导电长丝可形成从外壳外表面延伸到内表面的绕组。在一些另外或另选的实施方案中,导电长丝形成从外壳外表面延伸到内表面的绕组。导电长丝可为第一导电长丝,外壳还包括围绕外壳周边的至少第三部分卷绕并且与第一导电长丝和非导电长丝粘附到一起以形成外壳的第二导电长丝。第一导电长丝和第二导电长丝可通过非导电长丝相互之间电隔离。外壳还可包括电耦合到导电长丝并且定位在外壳的内表面上的接触结构,接触结构由被构造成与电子部件进行电连接的导电材料板形成。接触结构可直接附接到导电长丝或通过导电迹线耦合到导电长丝。导电长丝可延伸到外壳中并穿过内表面,以与外壳内的电子部件耦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限定内部腔体并且由围绕外壳周边卷绕并粘附在一起以形成外壳的多根长丝形成的外壳,多根长丝包括至少一根非导电长丝和至少一根导电长丝,该导电长丝形成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第一电子部件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腔体内并且电耦合到第一电子部件的第二电子部件。
第二电子部件可通过定位在外壳的内表面上的接触结构耦合到第一电子部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子设备包括互连板,该互连板包括至少一个接触结构、安装在互连板上并且电耦合到至少一个接触结构的至少一个电子部件,以及围绕互连板和至少一个电子部件的外壳。外壳包括围绕外壳周边的至少第一部分卷绕的非导电长丝以及围绕外壳周边的至少第二部分卷绕的导电长丝,非导电长丝和导电长丝粘附到一起以形成外壳。
导电长丝可电耦合到至少一个电子部件的电子部件。导电长丝可形成感应线圈,该感应线圈被构造成生成磁通量以对外部设备无线充电或与磁通量相互作用以产生流过导电长丝的电流。导电长丝可形成被构造成产生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单个导体。
通过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实质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包括外部设备和具有实心保护外壳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框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卷绕外壳的示例性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的示例性卷绕外壳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苹果公司,未经苹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4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