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膜缓释型生物高效有机肥的制作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133056.9 申请日: 2018-09-27
公开(公告)号: CN108947705A 公开(公告)日: 2018-12-07
发明(设计)人: 汪添法;何云川;赵露飞 申请(专利权)人: 汪添法
主分类号: C05G3/00 分类号: C05G3/00;C05G3/02;C05G3/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61000 福建省***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高效有机肥 有机肥颗粒 缓释型 外包膜 包膜 内包 膜浆料 喷涂 浆料 制作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缓释性能 混合粉碎 聚乙烯醇 农业肥料 农业种植 旋转圆盘 营养物质 包膜层 赋型剂 苦楝皮 雷公藤 蛇床子 使君子 百部 放入 鹤虱 抗菌 膜层 目筛 杀虫 水中 花椒 保温 离子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膜缓释型生物高效有机肥的制作方法,涉及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制作有机肥颗粒;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升温至80‑90℃,保温600‑800r/min搅拌1‑1.5h,降温至40‑55℃,1200‑1400r/min搅拌下加入赋型剂,加完后继续搅拌1‑3min,得到外包膜浆料;将苦楝皮、雷公藤、使君子、花椒、蛇床子、百部、鹤虱混合粉碎过80目筛,再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得到内包膜浆料;将有机肥颗粒放入到旋转圆盘中,先将内包膜浆料喷涂在有机肥颗粒表面,形成内包膜层,再将外包膜浆料喷涂在内包膜层表面,形成外包膜层,干燥得到成品,本发明包膜缓释型生物高效有机肥具有优异的杀虫、抗菌、缓释性能,能够为农业种植作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膜缓释型生物高效有机肥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肥料工业面临着一场如何提高其产品效率的持久性挑战,或是通过改进已在使用中的肥料,或是通过新的特殊肥料类型的开发来实现这一目的。对中国这样一个生态压力巨大的国家,尤需如此。化肥的合理投入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物质保证,而缓控释肥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也可以减轻肥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研制高效、环保、低成本的包膜缓释型生物高效有机肥是当前肥料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

中国专利CN 103951508 A公开了一种分子网纳米包膜缓释有机肥及其生产工艺,其中分子网纳米包膜缓释有机肥,由分子网型缓释肥颗粒、纳米包膜剂组成。该发明的优点是:可降解纳米包膜材料,通过纳米小尺寸效应促进养分被作物吸收,且解决了肥料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设计防堵塞一次成型高效造粒系统,降低肥料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开发多层振动式蒸汽循环干燥工艺,并通过湿度感应器对体系进行监控,肥料颗粒通过振动板逐层向下输送,干燥彻底、保质期长,且干燥工艺过程简单方便,投入成本降低10%,肥料造粒尾气的清洁回收处理系统,避免尾气中的氨气逸出,有利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中国专利CN 108503486 A公开了一种缓释生物药肥,属于肥料领域。该发明取5-10份硼砂、6-13份三唑醇、7-15份有机硅聚氧乙烯醚化合物,混合粉碎,过100目筛,收集过筛颗粒,挤压造粒,即得药剂颗粒;取25-40份尿素、10-20份氯化钾、15-20份氯化锌、30-45份聚天冬氨酸,混合粉碎,过100目筛,收集过筛颗粒,挤压造粒,即得肥料颗粒;取5-12份透明质酸、6-10份聚丙烯酰胺、5-12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搅拌混匀,20-30min,加入12-18份仲烷基磺酸钠、6-1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0-30份水搅拌15-20min,即得复合包衣乳液;取5-10份冬瓜提取物﹑5-10份药剂颗粒、30-40份肥料颗粒,混合均匀,喷淋复合包衣乳液,进行干燥,即得缓释生物药肥。本发明解决了目前药肥保质期短,时间过长会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膜缓释型生物高效有机肥的制作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包膜缓释型生物高效有机肥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腐熟禽畜粪便、蘑菇渣、木薯渣、牡蛎壳粉、草木灰、腐殖酸、竹炭粉、磷肥、钾肥、氮肥混合后加适量去离子水600-800r/min搅拌10-30min后,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膨化机中,通过双螺杆将物料挤出,造粒,得到有机肥颗粒;

(2)将聚乙烯醇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升温至80-90℃,保温600-800r/min搅拌1-1.5h,降温至40-55℃,1200-1400r/min搅拌下加入赋型剂,加完后继续搅拌1-3min,得到外包膜浆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添法,未经汪添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30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