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熔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30503.5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1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泰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23/08 | 分类号: | C09J123/08;C09J151/02;C09J11/08;C09J11/04;C09J11/06;C08F251/00;C08F220/56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龙婷 |
地址: | 529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熔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热熔胶,一种热熔胶,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5‑55份、改性淀粉25‑35份、增粘树脂15‑25份、抗氧剂5‑10份、粘度调节剂5‑10份、填料10‑20份;所述改性淀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玉米淀粉60‑80份、次氯酸钠10‑15份、聚乙烯醇13‑18份、丙烯酰胺10‑20份、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10‑15份;所述增粘树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氢化松香树脂30‑40份、萜烯树脂20‑30份、聚醚多元醇10‑20份、碳酸二甲酯10‑15份、纳米碳酸钙1‑5份、硅烷偶联剂1‑5份。通过合理的选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增粘树脂以及改性淀粉的种类和配比,不仅保证热熔胶的粘结强度,而且降低了热熔胶的上胶温度,从而保证了胶槽中胶水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生产应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熔胶。
技术背景
目前,封边用热熔胶有聚酯型、EVA型和聚酰胺型,因为EVA型热熔胶固化时不交连,受热时可反复软化,因而可以进行多次粘结。EVA型热熔胶对多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柔韧性和耐低温性,且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因此EVA型热熔胶在板式家具生产过程中被广泛选择和使用。而EVA型热熔胶的耐低温性也被用在书本无线装订中使用。
但是无论是在木材封边或者是书本无线装订过程中,粘结过程中都要控制胶层厚度,并使叠层材料粘结紧密,同时由于加工时温度较高,需控制胶的粘结温度。高温一方面会造成能量损耗,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胶体里面的增粘树脂老化分解,影响胶粘性能,产生的挥发物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熔胶,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熔胶,包含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5-55份、改性淀粉25-35份、增粘树脂15-25份、抗氧剂5-10份、粘度调节剂5-10份、填料10-20份;所述改性淀粉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玉米淀粉60-80份、次氯酸钠10-15份、聚乙烯醇13-18份、丙烯酰胺10-20份、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10-15份;所述增粘树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氢化松香树脂30-40份、萜烯树脂20-30份、聚醚多元醇10-20份、碳酸二甲酯10-15份、纳米碳酸钙1-5份、硅烷偶联剂1-5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热熔胶,采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天然的淀粉为主要的原料,并通过次氯酸钠氧化、丙烯酰胺缩聚、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端基封闭处理等步骤对淀粉进行改性,得到胶合强度高、耐水性好、无毒的热熔胶。本发明所用的增粘树脂通过纳米碳酸钙改性,使得热熔胶的胶黏性能更好。本发明通过合理的选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增粘树脂以及改性淀粉的种类和配比,不仅保证热熔胶的粘结强度,而且有效的降低了热熔胶的上胶温度,从而保证了胶槽中胶水性能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粘度调节剂为石蜡、微晶蜡中的一种或者是两者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为轻质碳酸钙、磷酸锌的一种或者是两者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醋酸乙烯酯的含量为20%-3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改性淀粉的制备
(1)调浆将60-80份玉米淀粉在反应罐中加水调制成淀粉乳,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至10-11;
(2)氧化糊化加入10-15份次氯酸钠溶液搅拌,并将反应罐放置微波反应器中反应1-2h;然后加热至40-55度,搅拌使淀粉乳充分糊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泰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泰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0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