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27036.0 | 申请日: | 2018-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8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1;C09J11/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 ||
电池组包括:包含散热面的多个电池、通过散热面将上述多个电池分别冷却的冷却器、和在各自的上述散热面与上述冷却器之间存在的粘性层。上述粘性层包含具有负的热膨胀系数α的填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列置的多个电池和将这些电池分别冷却的冷却器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车辆等中所搭载的电池组,已知包括层叠的多个电池、使冷却介质在内部流通而将这些电池冷却的冷却器和在多个电池与冷却器之间所配置的热传导构件的电池组。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229559中公开了这样的电池组(参照日本特开2014-229559的权利要求1、图1等)。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日本特开2014-229559中,作为介于电池与冷却器之间的热传导构件,使用了包含金属构件的热传导构件。对此,为了提高从电池向冷却器的传热,考虑在电池与冷却器之间填充散热用润滑脂,在电池与冷却器之间形成包含散热用润滑脂的粘性层。但是,电池组中所含的多个电池由于每个电池的发热不同,因此粘性层的温度成为因场所而不同的温度。即,在粘性层中,在与发热多的电池相接的部位,粘性层的温度升高,在与发热少的电池相接的部位,粘性层的温度降低。
如果温度升高则粘性层膨胀。如果粘性层热膨胀,粘性层的厚度变厚,则电池的散热面与冷却器之间的传热量Q(W)下降,因此变得难以将电池冷却。即,越是发热多的电池,与该电池相接的粘性层的传热量Q(W)越下降,变得难以将电池冷却。因而,越是发热少的电池,越良好地被冷却,越是发热多的电池,越难以被冷却,因此在电池组中所含的电池间,电池温度波动变大。
另外,在将电池与冷却器固定以使粘性层的厚度(电池的散热面与冷却器的间隔)不变化的电池组中,也是如果粘性层的温度升高,则粘性层热膨胀,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密度降低。这种情况下,也是由于电池的散热面与冷却器之间的传热量Q(W)下降,因此变得难以将电池冷却。因此,越是发热少的电池,越良好地被冷却,越是发热多的电池,越难以被冷却,因此即使是粘性层的厚度没有变化的形态的电池组,在电池组中所含的电池间电池温度波动也变大。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在电池组中所含的电池间产生的电池温度波动的电池组。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为电池组,其包含:包含散热面的多个电池、通过上述散热面将上述多个电池分别冷却的冷却器、介于各个上述散热面与上述冷却器之间的粘性层,上述粘性层包含具有负的热膨胀系数的填料。
在上述的电池组中,介于电池的散热面与冷却器之间的粘性层包含具有负的热膨胀系数的填料(以下也称为“负系数填料”)。不含该负系数填料的粘性层如上所述,如果其温度升高则热膨胀。而包含负系数填料的粘性层在其温度升高时,由于对于负系数填料而言收缩,因此与不含负系数填料的粘性层相比,粘性层的热膨胀得到抑制。
因此,与不含负系数填料的粘性层相比,包含负系数填料的粘性层即使其温度升高,也抑制电池的散热面与冷却器之间的传热量Q(W)的降低,因此即使是发热大的电池,也变得容易被冷却。因此,与包括不含负系数填料的粘性层的电池组相比,对于包括含有负系数填料的粘性层的电池组而言,能够抑制在电池组中所含的电池间产生的电池温度波动。
作为“负系数填料”,可列举出玻璃填料中具有负的热膨胀系数α的填料、磷酸锆填料中具有负的热膨胀系数α的填料等。
上述一方案中,可将上述电池列置。
上述一方案中,上述填料的热膨胀系数α为-0.5×10-6K-1以下,K为绝对温度的单位,相对于上述粘性层中的不包括上述填料在内的全部成分的质量的上述填料的质量的比例可以为0.4wt%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7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