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雾霾新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3669.4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0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屠黎丽;冯雅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乐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3/16;F24F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系统 内循环管 过滤仓 进风管 雾霾 连通 厂房 室内 空气净化效率 依次连接 抽风管 抽风机 出风管 离心仓 堵塞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雾霾新风系统,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管、离心仓、抽风管、抽风机、过滤仓以及出风管;所述进风管与厂房的外侧连通,所述过滤仓的外侧还设置有内循环管和内抽机,且内循环管与厂房的内侧连通。本发明降低了新风系统发生堵塞的可能性,保证了新风系统良好的空气净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雾霾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雾霾是对大气中灰尘、硫酸胶粒、硝酸胶粒等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出现的频率不断增高,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在一些工业厂房内,许多设备由钢铁材质制造而成,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物的空气进入厂房内,加速设备的腐蚀,增加企业的设备维护和更换成本。
为此,人们在通常会在厂房中设置一套新风系统,以此减少进入厂房内的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含量。授权公告号为CN2071130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室内雾霾新风系统,包括空气净化器、抽风管、排风扇、出风口以及过滤仓,其通过过滤仓对含有雾霾的空气进行过滤,再经过空气净化单元进一步净化,从而过滤和净化掉对人体有害的雾霾。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室内雾霾新风系统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空气在新风系统内的流通速度变慢,导致该室内雾霾新风系统对厂房内空气净化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雾霾新风系统,保证了新风系统良好的空气净化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室内雾霾新风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管、离心仓、抽风管、抽风机、过滤仓以及出风管;所述进风管与厂房的外侧连通,所述过滤仓的外侧还设置有内循环管和内抽机,且内循环管与厂房的内侧连通。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抽风机通过进风管将厂房外的空气吸入离心仓中,离心仓将空气中大颗粒的悬浮颗粒物加以离心去除,随后再通入过滤仓中,经过过滤仓过滤后再由出风管吹入厂房内,以此空气经过离心后再进行过滤,能有效减少进入过滤仓内的悬浮颗粒物的含量,降低了新风系统发生堵塞的可能性,保证了新风系统良好的空气净化效率。与此同时,内抽机通过内循环管将厂房内的空气吸入过滤仓中,相对于厂房外的悬浮颗粒物含量,厂房内的悬浮颗粒物含量较低,其内循环的方式能够对厂房内的空气进行自滤,从而加快了厂房内空气处理,其与外循环相辅相成,保证了新风系统良好的空气净化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离心仓内设置有螺旋设置的导向板和穿设于导向板中用于固定导向板的定位架,所述导向板与离心仓之间形成有一螺旋盘设的通道,所述进风管连接于离心仓在导向板的上方,所述抽风管连接于离心仓在导向板的下方。
采用上述方案,空气在过滤前先通过进风管进入离心仓中,导向板使得气流在离心仓中从上往下螺旋流通,进而离心出空气中颗粒较大的粉尘,减少抵达至过滤网盘处的空气中的粉尘量,减轻过滤网的过滤负担,从而提高新风系统良好的过滤效率,在增加其过滤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离心仓的底部呈漏斗状,并在其底部开设有一排废口,离心仓在排废口的下方设置有废料收纳盒。
采用上述方案,漏斗状的离心仓能够使得离心出的粉尘集中从排废口排出,并由收纳盒加以收集,以便于离心仓的清洁以及粉尘的集中处理。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离心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喷洒头和连接各个喷洒头的输送管,离心仓的外侧设置有将水通过输送管运输至喷洒头的输送泵。
采用上述方案,输送泵将水通过输送管运输至喷洒头处,再由喷洒头喷洒流通的空气,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空气中的硫酸胶粒、硝酸胶粒等凝结成液滴而落下,还能使得空气中的氧化硫、氧化氮等气体加以溶解或形成胶粒,最后由过滤网板加以过滤,以此为厂房提供洁净的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乐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乐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36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