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式驳岸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0456.6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7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溪县斯马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浆砌块石 桩基 条石 岸墙 块石 级配砂石 基槽 石渣 压顶 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浇筑 空间形成 内外两排 使用寿命 背水面 填塞 压实 混凝土 施工 优化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式驳岸结构,包括驳岸基础、位于驳岸基础上的岸墙及位于岸墙上的压顶块,所述驳岸基础包括至少内外两排的桩基及盖桩条石,所述桩基之间的空间形成基槽,所述基槽内填塞有石渣,所述盖桩条石位于桩基上将石渣压实,所述岸墙的背水侧设有砖圢,岸墙包括块石混凝土及浆砌块石,所述块石混凝土浇筑于盖桩条石表面,所述浆砌块石砌于块石混凝土表面,浆砌块石的背水面设有级配砂石,所述压顶块砌于浆砌块石表面。本发明对驳岸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采用桩基、浆砌块石、砖圢、级配砂石等多种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驳岸,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合式驳岸结构。
背景技术
园林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现有的园林驳岸一般以水泥、石料、混凝土等硬性材料为主要建材,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岸、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岸、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或土工模袋等硬质护岸形式。
例如,授权公告号:CN20478077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驳岸,属于基建领域,包括沿岸的自然土坡,且位于自然土坡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上方设置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方设置有抗渗钢筋混凝土层,所述抗渗钢筋混凝土层上方设置有水泥砂浆找平层,所述水泥砂浆找平层上方设置有防水涂料层,所述防水涂料层上方设置有水泥砂浆保护层,位于水泥砂浆保护层上堆放有鹅软石等绿化层,且所述水泥砂浆保护层位于水面下方。该驳岸基础不稳,极易下沉,且稳定性差,易发生滑移或倒塌,另外,冬季冻土会对岸坡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驳岸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混合式驳岸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混合式驳岸结构,包括驳岸基础、位于驳岸基础上的岸墙及位于岸墙上的压顶块,所述驳岸基础包括至少内外两排的桩基及盖桩条石,所述桩基之间的空间形成基槽,所述基槽内填塞有石渣,所述盖桩条石位于桩基上将石渣压实,所述岸墙的背水侧设有砖圢,岸墙包括块石混凝土及浆砌块石,所述块石混凝土浇筑于盖桩条石表面,所述浆砌块石砌于块石混凝土表面,浆砌块石的背水面设有级配砂石,所述压顶块砌于浆砌块石表面。本发明的驳岸基础包括至少内外两排的桩基及盖桩条石,桩基的材料可为木桩、石桩、竹桩等,桩基主要作用是借助其与泥土间的摩擦力将荷载传到周围的土层中,以达到控制沉陷的目的,同时能增加承载体,增强驳岸的稳定性,防止驳岸滑移或倒塌;基槽内的石渣形成地基,并用盖桩条石压实,使得驳岸基础更为坚固;岸墙背水侧(墙后)的砖圢由砖块砌筑而成,起到支护的作用,能减少墙后(背水侧)土壤作用于岸墙上的压力,提高岸墙的结构稳定性;岸墙是本发明的主体部分,主要承受水的水平压力和墙后(背水侧)土壤压力,本发明岸墙岸墙包括块石混凝土(浆砌石块与水泥砂浆混合)及浆砌块石,采用砌筑形式,整体性好,施工方便,结构牢固,岸墙的高度根据水位确定;压顶块以增强驳岸的稳定性,阻止墙后的土壤流失,美化水岸线;级配砂石可以避免冬季冻土直接接触岸墙,减少冻土对岸墙的破坏,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基槽内石渣的厚度为400~500mm。
作为优选,所述浆砌块石宽度为1500~2000mm,浆砌块石的砌缝宽1~2cm,每隔10~25cm设置缝宽为2~3cm的伸缩缝。浆砌块石宽度为1500~2000mm,以控制岸墙的厚度,保证岸墙的承重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级配砂石上宽400~500mm。
作为优选,所述压顶块高出最高水位300~400mm,压顶块的整体宽度300~500mm。
作为优选,所述压顶块为条石或预制混凝土板。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对驳岸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采用桩基、浆砌块石、砖圢、级配砂石等多种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溪县斯马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溪县斯马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04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防汛监测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多头组合式辐射状水底钻地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