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保温板发泡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7583.0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2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B29L7/00;B29K7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陈文龙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保温 发泡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发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聚氨酯保温板发泡优化方法,S1,将聚氨酯合成原料在发泡前配制完成,其中原料中的水溶液采用磁化水;S2,将S1中配制完成的原料装入发泡机中进行发泡,在对物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利用交变的磁场引导磁化水来回运动。本方法通过采用发明人设计的聚氨酯发泡机,可实现发泡过程中的充分搅拌,和挤出过程中的除杂过滤,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并且以磁化水作为溶剂并配合交变磁场,实现对物料的配合式搅拌,使得物料搅拌更加均匀,从而实现产品的均匀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发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聚氨酯保温板发泡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是以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在发泡剂、催化剂、阻燃剂等多种助剂的作用下,通过专用设备混合,经高压喷涂现场发泡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聚氨酯泡有软泡和硬泡两种。软泡为开孔结构,硬泡为闭孔结构;软泡又分为结皮和不结皮两种。
现有的发泡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功能较为单一,且发泡出来的产品质量层次不齐,造成较高的废品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保温板发泡优化方法,本方法通过采用发明人设计的聚氨酯发泡机,可实现发泡过程中的充分搅拌,和挤出过程中的除杂过滤,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并且以磁化水作为溶剂并配合交变磁场,实现对物料的配合式搅拌,使得物料搅拌更加均匀,从而实现产品的均匀一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氨酯保温板发泡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S1,将聚氨酯合成原料在发泡前配制完成,其中原料中的水溶液采用磁化水;
S2,将S1中配制完成的原料装入发泡机中进行发泡,在对物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利用交变的磁场引导磁化水来回运动;
本方法采用的发泡机包括支撑架、出料机构、过滤机构、进料漏斗、搅拌机构、控制机构、螺杆、密封机构、滑动机构和连接机构;所述支撑架的顶面安装所述过滤机构和多个所述搅拌机构,且所述搅拌机构连通所述过滤机构,且所述过滤机构的侧壁安装所述出料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的底端一侧与所述螺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搅拌机构的顶端安装所述进料漏斗;所述搅拌机构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所述出料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的两端安装所述连接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搅拌机构的连接处安装所述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的两端安装所述连接机构,且所述控制机构的内部安装所述密封机构。
具体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箱体和多个滤网,所述支撑架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壁等距安装半圆形的所述滤网,且所述箱体的底面和所述滤网的底面与顶面倾斜的所述螺杆之间螺纹连接,为了方便从所述箱体的内部取出所述螺杆,打开所述滤网和所述箱体的底端,方便排出所述滤网和所述箱体内部的杂质。
具体的,多个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活塞,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滤网的顶端与底端,所述第一筒体的顶端安装所述进料漏斗;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分布安装所述电动推杆,且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为了方便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运动,方便所述活塞吸入或挤出所述箱体内部的聚氨酯,使聚氨酯混合均匀进入所述箱体的内部,且方便将聚氨酯内部的杂质留在所述滤网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块、金属杆、固定板、弹簧和金属盘,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底面滑动连接圆柱状的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安装所述金属杆;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中空的所述固定块的内部通过所述弹簧滑动连接所述金属盘,且所述金属杆贯穿所述固定块抵触所述金属盘。放了方便所述活塞在挤压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内部的聚氨酯,使聚氨酯推动所述固定板在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内部运动,使所述固定板运动,使所述固定板带动所述金属杆进入所述固定块的内部与所述金属盘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75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供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合物挤出发泡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