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刚石工具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2252.8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0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军;王志军;陈顺;张远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1/06 | 分类号: | B23K1/06;B23K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刚石工具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刚石工具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提供金刚石工具的基体;步骤2、提供焊接用金刚石;步骤3、提供钎料板,除去钎料板上下表面的杂质,并置于基体的正上方;步骤4、提供激光切割系统;步骤5、提供气柱喷枪;步骤6、提供超声振动装置;步骤7、启动激光切割系统,激光切割头聚焦形成的激光束垂直辐照钎料板上表面;步骤8、启动气柱喷枪,气柱喷枪喷射惰性气体作用于激光切割形成的金属熔滴;步骤9、启动超声波发生装置;步骤10、完成焊接过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有效降低金刚石表面烧损化和石墨化,提高钎料和金刚石之间的结合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刚石工具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金刚石具有最高的硬度、刚性以及优良的抗磨损、抗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使金刚石广泛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磨削工具。目前生产中使用的超硬磨料工具一般是利用多层烧结或单层电镀工艺来制作,磨粒只是被机械地包埋、镶嵌在结合层中,把持力不大,在负荷较重的加工中容易因把持力不足而导致磨料过早脱落,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在烧结和电镀工具中磨粒的出露高度不大,容屑空间较小,在磨削加工时容易产生磨屑的粘附堵塞,降低工具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由于烧结和电镀磨料工具存在上述缺陷和弊端,许多学者开始研究钎焊工艺来制作单层超硬磨料工具。与多层烧结超硬磨料工具和单层电镀超硬磨料工具相比,钎焊超硬磨料工具在磨料、钎料和基体三者之间能实现冶金化学结合,从而提高了结合强度,工具使用寿命长。另外磨粒的露出高度增大,容屑空间增大,不易堵塞。
这项新技术的制作工艺主要依靠炉中钎焊完成,钎焊工艺过程耗时长可能会引起金刚石磨粒的损伤以及工具基体的变形。此外,钎焊炉的尺寸也限制了制作金刚石磨粒具的尺寸。采用高频感应钎焊,避免了上述工艺的局限性,但升温速度、加热范围等难以控制。
2013年08月07日公开,公告号为CN 103231064 A的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镍基钎料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的制作方法”公开了一种钎焊单层金刚石砂轮的制作方法,该发明通过向Ni-Cr基钎料中加入微细 Al 粉而降低钎焊温度,解决了金刚石的热损伤和基体的变形的问题,但该方法没有解决大尺寸砂轮不能直接进行钎焊的问题。
2015年09月09日公开,公告号为CN 104889518 A的发明专利“单层高温钎焊金刚石砂轮工艺”公开了单层高温钎焊金刚石砂轮工艺,该发明先使用气焊在金属基体上喷涂1mm~1.5mm厚的 Ni-Cr 合金层,解决了合金层和金属基体之间具有浸润性差的问题,但该方法仍旧存在感应钎焊中升温速度、加热范围难以控制等问题。
近些年,由于激光焊接总热输入低、焊接过程迅速、热影响区小等优势而成为国内外焊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使激光钎焊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激光钎焊可以选区加热,热影响区小,便于控制,钎焊后能保证基体(尤其是薄板基体)基本不变形等优点,从而可以弥补真空炉中钎焊和高频感应钎焊工艺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然而,在进行激光钎焊金刚石实验过程中,发现金刚石会随着熔池一起移动,最后金刚石聚集成堆的现象,导致金刚石热损伤严重,且无法将金刚石钎焊到预设的位置,得不到理想的金刚石排布顺序。此外,一般传统的激光钎焊金刚石的工艺过程中,激光会直接投射到金刚石表面,从而提高了金刚石表面烧损氧化和石墨化的可能性,导致钎料层和金刚石之间的结合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金刚石工具焊接方法,以降低金刚石表面烧损化和石墨化,提高钎料和金刚石之间的结合强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刚石工具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金刚石工具的基体,在基体表面设有V型槽。
步骤2:提供焊接用金刚石,金刚石均匀放置于基体V型槽。
步骤3:提供钎料板,除去钎料板上下表面的杂质,并置于基体的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2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