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像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97935.0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9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木将行;户谷贵洋;宫尾敏明;小松朗;武田高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G02B17/08;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李庆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虚像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导光装置的虚像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导光装置通过多个部件的接合而形成并具有充分的强度。在导光装置(20)中,由于导光部件(21)的半透半反镜层(半透射反射膜)(28)形成于第1接合面(21j)的部分区域(PA0)上,光透射部件(23)的第2接合面(23c)对于第1接合面(21j)至少在其他区域(PA)粘接,所以即使对于第1接合面(21j)的半透半反镜层(半透射反射膜)(28)的粘接力不够充分大的情况下,也能提高第1接合面(21j)和第2接合面(23c)的接合强度即将导光部件(21)和光透射部件(23)组合而成的导光装置(20)的强度。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210370326.4、申请日为2012年9月28日、发明名称为“虚像显示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头部安装使用的头戴显示器等的虚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像头戴显示器那样可进行虚像的形成及观察的虚像显示装置,提出了各种通过导光板将来自显示元件的图像光引导至观察者的瞳孔的类型。
在这样的虚像显示装置中,为了使图像光和外界光重叠,提出透视光学系统(参照专利文献1等)。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由于通过使用射出开口比瞳孔尺寸小的导光光学系统的瞳孔分割方式来实现透视,所以难以使得虚像的显示尺寸很大。还有,由于使用比瞳孔尺寸小的导光光学系统,所以难以为了对应于各个人的眼宽度,使得有效瞳径(即可进行虚像的取入的采光直径,还称为视圈直径)增大。还有,由于在瞳孔附近物理地配置导光光学系统的射出开口、外壳,所以会产生死角,最终不能成为完全的透视。
还有,作为头部安装显示器用的光学系统,存在包括能使导光角度不同的多个光模式进行的导光体的光学系统(参照专利文献2)。在这样的光学系统中,也可以考虑通过将射出侧的第3光学面设为半透半反镜,以在内部嵌入该半透半反镜的方式对导光体粘贴棱镜状部件而将全体平板化,从而隔着半透半反镜可以进行外界光的观察的透视型的导光装置。
然而,有可能在将导光体和棱镜状部件接合的部分,施加很大的力量,在两者的粘接强度不充分的情况下,在接合部分产生剥离,导光装置有可能损坏。
专利文献1:特开2010-2244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表2008-5350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虚像显示装置,其包括通过多个部件的接合而形成的并具有充分的强度的导光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虚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图像显示装置,其形成图像光;(b)投射光学系统,其形成基于从图像显示装置射出的图像光的虚像;(c)导光部件,其具有:光入射部,向内部取入通过了投射光学系统的图像光;导光部,通过在相对的第1及第2面的全反射引导从光入射部取入的图像光;和光射出部,向外部取出经过了导光部的图像光;和(d)光透射部件,通过与导光部件接合能够进行外界光的观察,(e)导光部件,在与光透射部件接合的第1接合面的部分区域上,具有使图像光弯曲并使外界光透射的半透射反射膜,(f)光透射部件具有第2接合面,其包含与第1接合面中除了部分区域之外的区域即第1接合面的其他区域相对的第2接合面的其他区域,并且通过粘接剂对于第1接合面至少在第2接合面的其他区域粘接。这里,半透射反射膜不限于金属反射膜,还包括包含电介质层等的多层膜、全息元件等。
上述虚像显示装置中,由于半透射反射膜形成在第1接合面的部分区域上,光透射部件的第2接合面对于第1接合面至少在其他区域粘接,所以即使半透射反射膜对于第1接合面的粘接力不够充分大的情况下,也能提高第1接合面和第2接合面的接合强度即将导光部件和光透射部件组合而成的导光装置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79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