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心弹力纱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7773.0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辜锦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辜锦章 |
主分类号: | D02G3/32 | 分类号: | D02G3/32;D02G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元朗***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芯 可溶芯 弹力纱 弹性芯 外覆层 并列设置 接触状态 变形的 包覆 穿衣 纺纱 覆层 合股 回弹 加捻 填满 移除 分段 溶解 松弛 衣物 衣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心弹力纱,包括外覆层与弹性芯,弹性芯设置在外覆层内部,所述弹性芯包括主芯和可溶芯,所述可溶芯与主芯并列设置,或者主芯与可溶芯加捻合股,又或者以可溶芯包覆主芯。可溶芯在通过后续的纱或织物或衣物的整理工序溶掉,或是在不同的工序中分段全部或部分移除。在纺纱过程中外覆层的内部被可溶芯与主芯暂时填满,通过溶解整理后,纱中芯会形成空隙,主芯与外覆层之间处于松弛的接触状态,主芯有了更大的回缩空间,由于阻力少了,回弹的效果得以改善,因此用空心弹力纱所制成的织物或衣服可实现快速回缩,减少穿衣时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弹力纱。
背景技术
弹性织物穿着舒适、紧致有型、伸缩自如,在服装面料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弹性织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穿着舒适,更要求其美观、生态环保。
为了使得弹性织物达到复原(回弹)性的要求,业内通常采用人造纤维(如聚酯等)减少纱芯弹力丝的摩擦力,从而达到快速回缩的效果。人们穿着这种弹性织物所做成的服装活动,织物被拉伸时,能快速复原,保持美观。但人造纤维的触感与天然纤维或者再生纤维相比,相差甚远,同时在染色工艺及反光率方面也较天然纤维有较大差距。
除回弹问题外,透气性也是弹性织物穿着舒适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市场上弹性织物的透气度均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因双包芯纱或者其他现有弹力纱的空隙较少,织物因弹性变得非常紧密,透气性相对较差。尤其是腋下位置通爽度不够,容易积存湿气而使得穿着不舒服。
与此同时,为减轻服装的重量,一般会使用相对较幼细的纱支或减少织物里纱线的密度,但是使用当中任何方法,由于纱线覆盖率下降,服装的透视风险增加了,出现令穿者尴尬的情况。
因此,需要一种弹性、透气效果好,且轻质不透视的弹性面料纱,以满足消费者对服装舒适度的期望。
发明内容
为改善包芯纱的弹性、柔软性、透气性以及防止织物透视,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心弹力纱,包括外覆层与弹性芯,弹性芯设置在外覆层内部,所述弹性芯包括主芯和可溶芯,所述可溶芯与主芯并列设置,或者主芯与可溶芯加捻合股,又或者以可溶芯包覆主芯。可溶芯在通过后续的纱或织物或衣物的整理工序溶掉,或是在不同的工序中分段全部或部分移除。在纺纱过程中外覆层的内部被可溶芯与主芯暂时填满,通过溶解整理后,纱中芯会形成空隙,主芯与外覆层之间处于松弛的接触状态,主芯有了更大的回缩空间,由于阻力少了,回弹的效果得以改善,因此用空心弹力纱所制成的织物或衣服可实现快速回缩,减少穿衣时变形的问题。
由于纱的中心失去了支撑,对比传统纱,新型纱的包覆层会以较松散的方式回缩,所形成的空隙,让织物更透气,因此织物的手感较柔软,纱的覆盖率亦比同比重传统的纱高,从而减少了透视的风险。
由于可溶芯会通过整理移除,织物或服装不会出现接头与露丝,纱线主体位置亦没有露芯的情况,如外层是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时,对比双包芯莎,在回收重用时,因为只带着氨纶,分离处理难度亦较低。
优选地,所述外覆层为天然纤维(包括但不限于棉、麻等)、再生纤维(包括但不限于人棉、莫代尔、天丝等)、人造纤维(包括但不限于涤纶、锦纶等)或者它们的组合纤维材料。外覆层可适用多种不同材料,使本方案更具实用性。
优选地,所述可溶芯为包含水溶系或水溶性纤维(即是水溶性维纶)或者人棉或者与其它纤维材料的組合,便于在后续纱或织物或服装整理工序(或分段方式)部分或全部溶解移除。
优选地,所述主芯为氨纶,氨纶弹性較大,适用于作为主芯,提供所需弹力,牵伸倍数约为2.3-3.5倍。
优选地,纱包覆层的范围为4英支至60英支的比重对应量。
优选地,可溶芯的占比为10%-40%,并可因应需要作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辜锦章,未经辜锦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77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