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4259.1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1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赖良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晴川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C12N1/12;C02F3/34;C02F3/32;C12R1/01;C12R1/05;C12R1/69;C12R1/465;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高江玲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菌种 微生物菌剂 水体 扩大培养 制备 沼泽红假单胞菌 硫化氢 枯草芽孢杆菌 反硝化细菌 氧化硫杆菌 泾阳链霉菌 化学诱变 快速分解 快速恢复 快速降解 收集菌体 污染物质 亚硝酸盐 紫外诱变 培养基 产碱菌 放线菌 集胞藻 米曲霉 除臭 自净 生态平衡 接种 治理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沼泽红假单胞菌、产碱菌和米曲霉分别进行扩大培养,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菌种;将集胞藻、泾阳链霉菌和氧化硫杆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混合均匀后进行紫外诱变,得到第二混合菌种;将反硝化细菌、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混合均匀后进行化学诱变,得到第三混合菌种;将第一混合菌种、第二混合菌种、第三混合菌种接种至培养基中培养,收集菌体,得到微生物菌剂。本发明提供的微生物菌剂可快速降解黑臭水体中含氮、磷等污染物质,快速分解转化水体中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在短期内去黑除臭,快速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及自净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黑臭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当水体遭受严重有机污染时,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使水体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造成水体缺氧,致使有机物降解不完全、速度减缓,河涌水体变得富营养化,厌氧生物降解过程生成硫化氢、胺、氨、硫醇等发臭物质,同时形成FeS、MnS等黑色物质,使水体发生黑臭,由于缺氧,原生态生物的生存直接受到威胁,直至死亡、尸体腐败,进一步污染水体及出现恶臭,如此恶性循环不断,使水体生态遭到彻底的破坏。水体黑臭是严重的水污染现象,使水体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并影响景观以及人类生活和健康。目前,水体治理方法主要有截流、疏浚、活水循环、河道人工增氧曝气、底泥覆盖、混凝、生态修复等方法。这些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河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成本过高,效果不够显著。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可以吸收污染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通常生态较好、污染较少的河水中有自净微生物存在,但在污染的河流中已经缺失了自净功能,自净微生物缺乏或菌量过小,而且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能够被人工培养、分离、驯化、利用,并进一步用于环境治理的少之又少。如何在短期内去黑除臭,快速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及自净功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以采用不同种类的菌种制备得到微生物菌剂,可快速降解黑臭水体中含氮、磷等污染物质,快速分解转化水体中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可在短期内去黑除臭,快速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及自净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沼泽红假单胞菌、产碱菌和米曲霉分别进行扩大培养,然后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菌种;S2:将集胞藻、泾阳链霉菌和氧化硫杆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然后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进行紫外诱变,得到第二混合菌种;S3:将反硝化细菌、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然后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进行化学诱变,得到第三混合菌种;S4:将第一混合菌种、第二混合菌种、第三混合菌种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培养,将培养后的混合物进行离心,收集菌体,得到微生物菌剂。
S1中,扩大培养后的菌体浓度为108~109cfu/g;混合时沼泽红假单胞菌、产碱菌和米曲霉的活菌数比例为(20~30):1:(6~8)。
S2中,扩大培养后的菌体浓度为107~108cfu/g;混合时集胞藻、泾阳链霉菌和氧化硫杆菌的活菌数比例为(10~15):1:(10~12)。
S2中,紫外诱变采用的紫外灯的照射强度为25~28W,紫外灯与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的垂直距离为30~35cm,紫外照射的时间为20~28s。
S3中,扩大培养后的菌体浓度为106~107cfu/g;混合时反硝化细菌、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比例为(0.5~1.2):1:(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晴川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晴川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42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海洋弧菌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