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2588.2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3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宋睿;汪尧;崔梦梦;刘建军;郑立傅;彭珈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场耦合 重建 微尺度 油气田开发过程 岩石孔隙结构 岩土工程领域 核废料处理 尺度结构 地热开发 多孔介质 工程实践 宏观尺度 孔隙尺度 流动特性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网格模型 微观尺度 温度参数 效果影响 岩石孔隙 应力作用 耦合理论 场耦合 预测 构建 微CT 研究 封存 岩石 图像 地下 申请 开发 | ||
1.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
(1)以岩心微CT图像为基础重建孔隙尺度结构化网格模型;
(2)基于两相流体力学和热-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热-流-固两相渗流数学模型;
(3)以ANASYS和CFX软件作为耦合数值计算平台,分别实现变形域和流体域的数值求解;以MPCCI软件作为耦合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求解器控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原始CT图像进行处理,分别提取岩石骨架和孔隙结构,并利用自主开发的模型重建算法构建岩石的孔隙尺度结构化网格模型。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基于传统的渗流力学和流-固耦合理论,通过引入温度项对流体场和变形场进行修正,构建热-流-固多场耦合数学模型。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以Workbench平台为基础,分别对岩石骨架网格模型和孔隙网格模型进行边界条件添加和耦合边界定义。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构建的数学模型利用UDF(User Define Function)在数值模拟软件中实现编译。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岩石骨架模型在ANASYS软件中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引入热-固耦合模块的计算,实现固体变形域及温度影响的求解与分析。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孔隙模型在CFX软件中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引入热-流耦合模块的计算,实现流体域和温度影响的求解与分析。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利用MPCCI软件作为数据交换和求解器控制平台,实现固体域和流体域计算参数的传递。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微尺度重建模型的热-流-固多场耦合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后处理,分析应力条件及温度参数对岩石孔隙结构演化及输运特性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25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