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线缆盘绕方法及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90266.4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9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汤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嘉泰华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06 | 分类号: | B65H54/06;B65H54/7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盘绕 线缆 辅助装置 单层 绕制 打结 线缆存储 方型腔 叠绕 端头 多层 绕线 缠绕 扭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线缆盘绕方法及辅助装置,此盘绕方法借助盘绕的辅助装置,采用类似8字形路径的单层绕线,单层绕制好后再进行多层的层叠绕线。采用本发明的盘绕方法绕制的线缆,可实现线缆放出过程的不扭转、不打结、不缠绕,并且,线缆从两个端头都能顺利放出,且能充分利用方型腔体的内部空间,将线缆存储其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盘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线缆盘绕方法及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线缆的盘绕方法中,通常采取的是圆形盘绕,即线缆在旋转的圆形轴心上进行盘绕,但这种圆形盘绕方法却不适合矩形截面的舱室。一、线缆圆形盘绕对矩形舱室的空间利用率低,会造成四角的空置;二、圆形盘绕的线缆从矩形舱室的端面方向中放出时,每放出一圈都会引起线缆发生360度的扭转,极易造成线缆的损坏;三、线缆只能从最外层的线头开始放出,不能从最内层的线头开始放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线缆盘绕方法及辅助装置。
具体的,一种新型的线缆盘绕辅助装置,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绕线柱,所述阵列分布为两列N行,每行绕线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线缆直径的两倍,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的绕线柱固定于板形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柱直径不小于线缆的最小折弯直径。
一种新型的线缆盘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线缆顺时针绕过第一行第一列的绕线柱,逆时针绕过第一行第二列的绕线柱,接着,从上至下依次顺时针绕过每行第一列的绕线柱、逆时针绕过每行第二列的绕线柱,直至逆时针绕过第N行第二列的绕线柱,完成单层绕线;
S2:步骤S1中逆时针绕过第N行第二列绕线柱的线缆顺时针绕过第N行第一列的绕线柱,接着,从下至上依次逆时针绕过每行第二列的绕线柱、顺时针绕过每行第一列的绕线柱,直至顺时针绕过第一行第一列的绕线柱。
S3:重复步骤S1和S2,实现多层的层叠绕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辅助装置的设计加工简单灵活、可快速有效的运用到不同尺寸的矩形舱室;通过此绕线方法盘绕的线缆对矩形舱室的空间利用率高、盘线密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单层线缆的盘线路径图;
图2是使用盘线工装绕制的单层线缆图;
图3是使用盘线工装绕制的多层线缆图;
图4是盘好的线缆装入矩形舱室的效果图;
图5是传统的线缆圆形盘绕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的线缆盘绕辅助装置,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绕线柱,其设有两列N行,N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的绕线柱固定于板形件上。
如图2所示,此图描述了如何借助辅助装置102进行线缆的绕制,图3中所示为8根圆杆工装的状态。盘线前需进行工装的设计。在设计工装时,依据矩形舱室的截面形状,设计两排对称布局的圆杆。盘线工装设计的原则是:圆杆与矩形舱室内壁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线缆的直径,每排圆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线缆直径的两倍,圆杆直径不小于线缆的最小折弯直径。按此原则设计的盘线工装就能最大化的利用矩形舱室的截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嘉泰华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嘉泰华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0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车间用棉线并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的线束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