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相不锈钢退火酸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6531.1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年;章礼喜;熊元泉;孙玉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项(张家港)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F1/06 | 分类号: | C25F1/06;C23G1/08;B08B1/00;C21D9/56;C21D1/26 |
代理公司: | 无锡中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5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25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退火 酸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冷退火酸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二十辊轧机冷轧制后的双相不锈钢通过开卷、脱脂、连续退火炉退火、酸洗、平整并经卷取后成品,其中:在所述连续退火炉退火步骤中,退火温度为800℃~1200℃;在所述酸洗步骤中包括第一次硫酸钠电解、第一次研磨刷洗、第二次硫酸钠电解、第二次研磨刷洗和混酸酸洗,经过酸洗步骤去除氧化皮。本发明的优点是双相不锈钢冷退火后的酸洗通过2次中性盐硫酸钠电解、2次研磨刷洗、混酸酸洗的过程,完成带钢表面氧化皮的去除,使用的HF浓度低,操作时间短,节约生产成本,保护工人安全,保护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双相不锈钢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相不锈钢冷退火酸洗方法。
背景技术
双相不锈钢指铁素体与奥氏体各约占50%,一般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需要达到30%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为18-28%,Ni含量为3-10%。传统双相不锈钢(如329J3L)冷轧退火酸洗生产流程为退火、盐浴,硫酸钠电解、混酸酸洗(HNO3,HF)。退火主要的目是通过加热使轧制加工硬化的不锈钢通过再结晶实现软化,双相不锈钢在经过冷退火过后,表面形成一种氧化皮,其主要的成分为Fe与Cr的氧化物;盐浴使用成分为NaOH:NaNO3:NaCl以重量基准6:3:1配合的,温度480±15℃,盐浴的主要目的是带钢通过NaOH为主要成分的溶解盐而使氧化皮更容易酸洗去除,酸洗主要目的是去除氧化皮,获得钝化膜。而盐浴溶液使用强碱NaOH,操作温度高,对人体伤害及环境污染大,且碱液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成本去处理。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日2016.03.16,申请号201610149729.4,授权公告号CN105586600B,公开日2018.06.29,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冷轧退火酸洗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在双相不锈钢卷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退火温度与双相不锈钢退火温度相近的不锈钢卷,以实现连续生产;
b.设定工艺速度为30-40m/min,根据双相不锈钢卷厚度和工艺速度,计算出TV值(厚度×工艺速度),然后根据TV值按照退火曲线设定各个退火区的炉膛温度(表1)进行双相不锈钢卷的退火操作;
c.将退火后的双相不锈钢卷进行Na2SO4电解,以溶解钢卷表面的铬氧化物,破坏钢卷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而使后续的酸洗步骤在去除钢卷表面氧化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Na2SO4溶液的比重为1.15-1.20,温度65-75℃,pH值为3-5,电解电流100-200A/cm2,电解速度10-30m/min;
d.将c中双相不锈钢卷继续进行HNO3电解,利用电化学作用使氧化膜离子化,以加强酸洗效果,其中HNO3溶液的浓度为110-150g/L,温度55-60℃,电解电流100-200A/cm2,电解速度10-30m/min;
e.采用刷洗机将d中双相不锈钢进行刷洗,以除去双相不锈钢卷表面部分氧化膜,减小酸洗段负担,同时提高钢卷表面光洁度;刷洗机电流为0.5-1.8A;
f.将e中刷洗后的双相不锈钢卷进行混酸酸洗,以完全除去钢卷表面的氧化膜,同时使钢卷表面产生一层钝化膜以保护钢卷表面,其中酸洗条件为:酸洗介质HNO3+HF,温度55-60℃,HNO3浓度140-170g/L,HF浓度35-45g/L,金属离子浓度<30g/L,酸洗速度10-30m/min;
g.将f中双相不锈钢卷进行水洗,以清除钢卷表面残留的混酸,防止酸洗过度而影响钢卷表面质量,水洗条件为:水洗介质脱盐水,温度45-60℃,水洗速度10-30m/min;
h.切掉双相不锈钢卷前端和后端连接的不锈钢卷即得到双相不锈钢卷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项(张家港)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浦项(张家港)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6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