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76329.0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9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汪维峰;黄栋;卜岩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誉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湿地 系统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进水管、进水阀、不少于三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补气管、出水管和出水阀,所述人工湿地单元的底部均匀布置有布水管,所述补气管间隔垂直分布在所述布水管的顶部,所述布水管沿轴线上分布两排水平的出水孔,所述人工湿地单元的顶部栽种有水生植物,每个人工湿地单元循环的在进水过程、蓄水过程、排水过程中运行,每一个周期均经历一次水流从下向上进水,从上向下排水的过程,可让水流即时的冲掉从填料表层脱落与细小的无机物,并随出水排出,保证了湿地的长期稳定运行,同时排水过程中,也是湿地内部的充氧过程,增加了湿地的净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具有投资低、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从已有的工程实例来看,最容易出现湿地的堵塞,尤其垂直流人工湿地,同时底部形成厌氧区,加速堵塞,严重影响湿地的运行效果。据美国环保局对100多个运行中人工湿地的调查,有将近一半的湿地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的5年内形成了堵塞。因此,湿地成功运行的关键是防止堵塞。
现有的防止堵塞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期更换湿地填料,通过更换湿地;(2)定期收割湿地植物;(3)通过添加化学药剂、生物药剂;(4)长时间的停床落干;(5)加强进水的管理等。
以上各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湿地堵塞的问题,却有着影响湿地连续运行、成本高、难以预防等特点,并不能完全解决湿地的堵塞,更不能解决垂直流人工湿地厌氧累积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工湿地的应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进水管、进水阀、不少于三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单元、补气管、出水管和出水阀,所述人工湿地单元的底部均匀布置有布水管,所述补气管间隔垂直分布在所述布水管的顶部,所述布水管沿轴线上分布两排水平的出水孔,所述布水管的进水端汇总后接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连接进水阀,所述布水管的出水端汇总后接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连接出水阀,所述人工湿地单元的顶部栽种有水生植物,。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为塑料管或采用混凝土和砖砌成的沟渠,所述塑料管为PE管或UPVC管,所述布水管和补气管为PE管或UPVC管。
优选的,所述进水阀和出水阀均采用电动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人工湿地单元、进水阀和出水阀的数量相等。
优选的,所述人工湿地单元包括支撑层和设置在支撑层顶部的填料层,所述支撑层从下向上分级布置鹅卵石,所述布水管布置在支撑层中,所述填料层采用密度接近水的陶粒、火山岩和沸石。
一种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方法,每组湿地依次循环重复以下步骤:
S1:进水过程
对第一个人工湿地单元进行进水,第一个人工湿地单元对应的第一个进水阀打开,其它所有的阀门此时均处于关闭状态,水流通过布水管的出水孔进入填料层中,水流从下向上并逐渐淹没填料层,第一个人工湿地单元水位到达设定水位,第一个人工湿地单元进入蓄水过程;
S2:蓄水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誉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誉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763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